周芷若
看初版《倚天屠龍記》,開頭很喜歡周芷若,她出身高貴而又身負着血海深仇,人又美麗而溫婉,又好心腸又溫柔熨貼,在漢水舟中喂重傷的小張無忌吃飯,像長姊那麼親切,使人感到這對小人兒之間早有緣分。
不料看下去大失所望,張無忌愛上霸氣十足的趙敏,而周芷若居然變了陰毒奸人,很不是味道,對周芷若的變化尤其不能接受,老是覺得其實是金庸中途變卦,為了使張無忌的移情别戀為讀者接受,不惜教二女忠奸對調。
在新版,金庸似乎作出了許多修訂,使全書能夠首尾貫徹,一方面減弱了周芷若與張無忌之間的淵源,包括把她的身分改寫船家貧女,又加了許多伏筆,使她轉變的過程較有蹤迹可尋,另方面又加強趙敏的可愛及她為張無忌所受的屈苦,使她更能得到讀者同情,使人覺得她和張無忌的結合是适當結局。
初版的細節有許多已記憶模糊,但新版的故事似乎着重強調周芷若本來是個良善女子,在師父滅絕師太難違的命令之下才被逼行惡,最後變成罪孽深重的壞人;她的惡行非出自願,所以值得同情,至少殊堪憐憫。
我覺得這個說法很難接受,首先,周芷若的個性似乎并非一味無限度柔弱順從,滅絕師太選擇傳她掌門人的鐵指環,是看中她的堅強和機智,把她一切作為推在毒誓、師命之上,不但過分強調她的柔弱,與她有主見。
有謀略的個性矛盾,而且一人做事一人當,不是一句“非出自願”便推委得掉的。
不過,合不合情理也好,最後漸漸變成邪惡陰毒的周芷若卻寫得十分突出,婚禮中趙敏突然出現,張無忌不顧一切随她而去,周芷若怒碎珠冠、撕破大紅喜服騰空而去,簡直像《畫皮》的妖魔現身,而争奪謝遜一段,她施展長鞭和九陰白骨爪,又陰風陣陣,鬼魅味道令人想起梅超風。
周芷若是個精神極度困擾的女子。
李莫愁
“赤練仙子”李莫愁最令人難忘的是她的“主題曲”: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别苦,就中更有癡兒女,君應有語,渺萬裡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透過李莫愁,《神雕俠侶》使元好問這首《邁陂塘》,傳遍今日民間,可能起初連金庸自己也預料不到。
可能他原意不過是塑造一個美若天仙、毒如蛇蠍的女魔頭,用輕柔凄婉的詞句,襯托出她的血淋淋武功,使她更加可怕。
這首詞的流傳是意外收獲了。
問世間,情是何物;問李莫愁,她未必答得出,她所以常歌此詞,是因為她自以為一生為“情”所役。
她熱戀的人娶了别人,她既哀且憤,誓要報仇,殺這橫刀奪愛之人的全家。
“情”之為李莫愁,簡單地說,就是占有。
《神雕俠侶》既是寫“情”之作,最先輕歌出場的李莫愁便是點題。
但金庸顯然不同意情是占有,他寫楊過與小龍女之間的情、公孫綠萼對楊過之情,甚至郭襄對楊過之愛慕關注,基本精神都是自我犧牲,甘願舍棄自己性命成全對方,而不是奪去對方的性命而滿足自己。
李莫愁這個誤會真是殊不美麗。
她殺人全家,雙手染滿鮮血,不見自己的兇殘,隻為自己相思無着落而黯然銷魂,到最後,終于自己也為“情”所毀。
她身中情花毒,難逃一死,于是自投焚燒着的情花叢中,全身着火,但兀立不動,至死猶歌:問世間,情是何物,讀者雖然難以同情李莫愁的所為,但也不能不被這凄厲場面所感動。
“赤練仙子”其實最是無情,看她怎樣冷血對待自己的忠心弟子洪淩波便知。
然而,金庸卻寫了一段關于李莫愁奪了襁褓中的郭襄,意圖威脅黃蓉,但竟被小嬰兒激發起母性,反而柔情無限地撫她入睡,以平常用作殺人武器的塵拂為她趕蚊子。
大概金庸想說的,人不是生來兇殘的,為情自毀,也可說是李莫愁的悲劇。
梅超風
讀過《射雕英雄傳》的人,沒有不記得“黑風雙煞”的。
江南七怪黑夜在荒山惡戰黑風雙煞的驚心動魄之處,像人與鬼怪之間的搏鬥多于武林人物之間的打鬥,梅超風長發飛舞、在月下荒山以“九陰白骨爪”插入活人靶子的頭頂,滿手鮮血腦漿,令人想起吸血僵屍。
童年的恐怖經曆印象分外難以磨滅,惡戰“鐵屍”梅超風、慌亂中刺死“銅屍”陳玄風,是郭靖童年最可怕的經曆。
荒山一戰,“銅屍”喪命,被江南七怪打瞎的“鐵屍”卻逃脫,她到處追尋殺夫仇人報仇。
梅超風是《射雕英雄傳》最殘忍可怖的人物,但同時又是最可悲可憐的人物。
她突然在完顔烈王府花園出現,被黃蓉一口喝住,讀者才知道原來這妖魔似的“鐵屍”以前有一個美麗的名字叫做“梅若華”,拜在桃花島黃藥師門下學藝,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