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飛飄,态拟神仙,葉飄零不禁失聲歎道:“孔明真當世英傑也。
”
諸葛亮到得河邊,緩步上岸,見得堤頂上葉飄零青巾葛袍,腰懷玉佩,寶劍斜負,折扇輕搖,正是文士書生之狀,何曾料到已是半壁江山之主?兩下裡相見,攜手上台,指點江山,先叙共讨曹操盟友之情,再憶當日隆中決策之事,笑聲回蕩雲霄之中。
天色漸暗,樂曲回旋。
微波翻滾,渺渺煙生,一輪圓月悄上梢頭,酒過三巡,葉飄零微有醉意,笑謂孔明道:“孤仗聖上洪福,丞相力助,方得掃平南方,光複東都,欲請聖上還幸,以振朝綱,再興漢室。
多官以世俗之見,或言孤心懷異志,孤聞之未嘗不一日三汗也,丞相有恢宏之量,必知孤一片丹心,但求保國安民之意,唯願他日戰死沙場,墓前能得‘漢鎮南将軍葉飄零之墓’,愚意足矣,今大司馬之職尚恐才不勝任,焉敢複有他望?孤當作歌,倘有謬誤之處,萬請丞相指點!”諸葛亮道:“國公與周公謹折節相交,必為風雅之事,亮正欲觀之,還望國公不吝賜教!”
于是葉飄零乘醉而起,走到場心,慕容秋水、清兒伴奏,葉飄零舞劍而歌,乃是一曲《鹧鸪天》,詞曰:
烈焰沖天馬縱橫,黃河兩岸起雄風。
一聲四海皆傾覆,半壁江山翻掌成。
輕置網,漫吹笙,願迎星月入毂中。
英雄若解乾坤志,書劍青巾可建功。
四方軍士齊聲相和,諸葛亮暗道:“葉飄零如此點醒于我,我豈不知之?隻是深受燕王托孤之重,豈敢另有他心?曹操權傾四海之際,我尚尋其破綻,欲振漢家,豈有趨炎附勢之理?”正自思索如何取并州之計,葉飄零大笑道:“狂生無狀,丞相海涵。
”諸葛亮答道:“國公雅歌,無愧英雄之名。
未知此乃何體?”
葉飄零道:“此名宋詞,又号長短句,丞相心憂國事,不似吾等皓首窮經之輩,因此不知。
”諸葛亮道:“國公奇思獨創,亮眼界大開。
乞譜一觀。
”葉飄零乃令贈上《翰林詞譜》,回過身來道:“衆将皆随我出生入死,共為漢室江山效力,今大漢丞相來此檢閱,皆可任意作歌詠志,使丞相詳察汝等愛國愛民之心,回奏聖上,共享榮華!”
于是歡呼之聲,漫徹天際。
有鎮南将軍、平南大元帥、統領女兒軍、南鄉侯慕容秋水,輕奏琵琶,唱起一首《行香子》:
“萬馬奔騰,北戰南征。
換平生、片刻閑情。
月明星冷,波蕩舟輕。
歎、水飄萍,人漂泊,葉飄零。
千軍踴躍,東讨西平。
至如今、定計金陵。
君臣同夢,萬古揚名。
願、初同樂,後同志,永同行。
”
有安甯唱起一曲《醜奴兒》,歌曰:
少年亦負高光志,志轉金戈。
奮舞金戈,莫歎蒼生血淚多。
十年征戰猶未已,已渡黃河。
飲馬黃河,又盼長安奏凱歌。
滿場裡歡聲雷動,獨有清兒,望着頂樓上葉飄零與孔明相互勸酒,安甯執矛高吼,不由得悲從中來,半晌,舞劍上台。
衆軍皆知清兒劍法,妙絕天下,不由得屏息甯聲,滿場頓靜,但聞得翠牙俏語,一曲《南樓令》回蕩夜空。
歌曰:
好恨這春風,一吹江不平。
算此心、已負今生。
早料春花應付水,收玉箭、棄雕翎。
明主不聞聲,郎君未解情。
二十年、馬背徐行。
冷笑精綱今繡矣,劍在手、弄青鋒。
手下一套天下無雙之劍舞作一團,葉飄零卻隻顧着勸酒,全然未進耳裡,司馬懿在旁道:“叫衆公子也盡情一樂如何?”葉飄零并未多想,一揮手道:“今晚丞相大家光臨,吾等不分大小尊卑,且自尋歡便是。
”司馬懿退下,葉飄零陡然想起一事,暗道不好,跌足大歎,未知發生何事,依舊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