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更衣记

首頁
    大小的交替盈蝕。

    第一個嚴重的變化發生在光緒三十二三年。

    鐵路已經不這麼稀罕了,火車開始在中國人的生活裡占一重要位置。

    諸大商港的時新款式迅速地傳入内地。

    衣褲漸漸縮小,“闌幹”與闊滾條過了時,單剩下一條極窄的。

    扁的是“韭菜邊”,圓的是“燈果邊”,又稱“線香滾”。

    在政治動亂與社會不靖的時期——譬如歐洲的文藝複興時代——時髦的衣服永遠是緊匝在身上,輕捷俐落,容許劇烈的活動,在十五世紀的意大利,因為衣褲過于緊小,肘彎膝蓋,筋骨接榫處非得開縫不可。

    中國衣服在革命醞釀期間差一點就脹裂開來了。

    “小皇帝”登基的時候,襖子套在人身上象刀鞘。

    中國女人的緊身背心的功用實在奇妙——衣服再緊些,衣服底下的肉體也還不是寫實派的作風,看上去不大象個女人而象一縷詩魂。

    長襖的直線延至膝蓋為止,下面虛飄飄垂下兩條窄窄的褲管,似腳非腳的金蓮抱歉地輕輕踏在地上。

    鉛筆一般瘦的褲腳妙在給人一種伶仃無告的感覺。

    在中國詩裡,“可憐”是“可愛”的代名詞。

    男子向有保護異性的嗜好,而在青黃不接的過渡時代,颠連困苦的生活情形更激動了這種傾向。

    寬袍大袖的,端凝的婦女現在發現太福相了是不行的,做個薄命的人反倒于她們有利。

     那又是一個各趨極端的時代。

    政治與家庭制度的缺點突然被揭穿。

    年輕的知識階級仇視着傳統的一切,甚至于中國的一切。

    保守性的方面也因為驚恐的緣故而增強了壓力。

    神經質的論争無日不進行着,在家庭裡,在報紙上,在娛樂場所。

    連塗脂抹粉的文明戲演員,姨太太們的理想戀人,也在戲台上向他的未婚妻借題發揮,讨論時事,聲淚俱下。

     一向心平氣和的古國從來沒有如此騷動過。

    在那歇斯底裡的氣氛裡,“元寶領”這東西産生了——高得與鼻尖平行的硬領,像緬甸的一層層疊至尺來高的金屬項圈一般,逼迫女人們伸長了脖子。

    這吓人的衣服與下面的一撚柳腰完全不相稱,頭重腳輕,無均衡的性質正象征了那個時代。

    民國初建立,有一時期似乎各方面都有浮面的清明氣象。

    大家都認真相信盧騷的理想化的人權主義。

    學生們熱誠擁護投票制度,非孝,自由戀愛。

    甚至于純粹的精神戀愛也有人實驗過,但似乎不會成功。

     時裝上也顯出空前的天真,輕快,愉悅。

    “喇叭管袖子”飄飄欲仙,露出一大截玉腕。

    短襖腰部極為緊小。

    上層階級的女人出門系裙,在家裡隻穿一條齊膝的短褲,絲襪也隻到膝為止,褲與襪的交界處偶然也大膽地暴露了膝蓋,存心不良的女人往往從襖底垂下挑撥性的長而寬的淡色絲質的褲帶,帶端飄着排穗。

     民國初年的時裝,大部分的靈感是得自西方的。

    衣領減低了不算,甚至被蠲免了的時候也有。

    領口挖成圓形,方形,雞心形,金剛鑽形。

    白色絲質圍巾四季都能用。

    白絲襪腳跟上的黑繡花,象蟲的行列,蠕蠕爬到腿肚子上。

    交際花與妓女常常有戴平光眼鏡以為美的。

    舶來品不分皂白地被接受,可見一斑。

     軍閥來來去去,馬蹄後飛沙走石,跟着他們自己的官員,政府,法律,跌跌絆絆趕上去的時裝,也同樣的千變萬化。

    短襖的下擺忽而圓,忽而尖,忽而六角形。

    女人的衣服往常是和珠寶一般,沒有年紀的,随時可以變賣,然而在民國的當鋪裡不複受歡迎了,因為過了時就一文不值。

     時裝的日新月異并不一定表現活潑的精神與新穎的思想。

    恰巧相反。

    它可以代表呆滞;由于其他活動範圍内的失敗,所有的創造力都流入衣服的區域裡去。

    在政治混亂期間,人們沒有能力改良他們的生活情形。

    他們隻能夠創造他們貼身的環境——那就是衣服。

    我們各人住在各人的衣服裡。

     一九二一年,女人穿上了長袍。

    發源于滿洲的旗裝自從旗人入關之後一直與中土的服裝并行着的,各不相犯,旗下的婦女嫌她們的旗袍缺乏女性美,也想改穿較妩媚的襖褲,然而皇帝下诏,嚴厲禁止了。

    五族共和之後,全國婦女突然一緻采用旗袍,倒不是為了效忠于清朝,提倡複辟運動,而是因為女子蓄意要模仿男子。

    在中國,自古以來女人的代名詞是“三绺梳頭,兩截穿衣。

    ”一截穿衣與兩截穿衣是很細微的區别,似乎沒有什麼不公平之處,可是一九二○年的女人很容易地就多了心。

    她們初受西方文化的熏陶,醉心于男女平權之說,可是四周的實際情形與理想相差太遠了,羞憤之下,她們排斥女性化的一切,恨不得将女人的根性斬盡殺絕。

    因此初興的旗袍是嚴冷方正的,具有清教徒的風格。

    政治上,對内對外陸續發生的不幸事件使民衆灰了心。

    青年人的理想總有支持不了的一天。

    時裝開始緊縮。

    喇叭管袖子收小了。

    一九三○年,袖長及肘,衣領又高了起來,往年的元寶領的優點在它的适宜的角度,斜斜地切過兩腮,不是瓜子臉也變了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