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二十、武功:独特的情感表达式

首頁
    上,說道:“周兄你請聽了,那黯然銷魂掌餘下的十三招是:徘徊空谷,力不從心,行屍走肉,庸人自擾,倒行逆施..”說到這裡,郭襄已笑彎了腰,周伯通卻一本正經的喃喃記誦,隻聽楊過繼續道:“廢寝忘食,孤形隻影,飲恨吞聲,六神不安,窮途末路,面無人色,想入非非,呆若木雞。

    ”郭襄心下凄恻,再也笑不出來了。

    (第34回)郭襄這位聰穎靈秀的小姑娘,之所以從笑彎了腰,到“再也笑不出來了”,那是因為她真正地從這些名目中聽懂了楊過内心深處的黯然銷魂,也聽懂了楊過一生苦孤的回聲。

     将以上這些招式的名稱,與《玉女心經》中所載的“花前月下”、“撫琴按箫”、“掃雪烹茶”、“小園藝菊”等等相比,誰都能看出其間的情感差異。

    楊過對小龍女的無窮無盡的思念,都在這與尋常武學招式手法相反的一十七路“黯然銷魂掌”之中。

    楊過的“明月夜,短松崗”也正是在這裡。

     這一套掌法,還有幾點獨特之處。

     其一是它的不可傳授性。

    ——一般的武功。

    包括“玉女心經”、“夫妻刀法”等等都是可以師傳徒的,都是可以學習的。

    而這一套掌法卻有些例外。

     ——老頑童想學,楊過也願意講解,以老頑童武學知識修養的淵博及武功内力的深湛,按說沒有不懂的道理。

    他隻會聞一而知十,觸類而旁通。

    可是,老頑童對“行屍走肉”、“窮途末路”等各招,“卻悟不到其中要旨”—— 楊過反複講了幾遍,周伯通總是不懂。

    楊過歎道:“周老前輩,十五年前,内子和我分手,晚輩相思良苦,心有所感,方有這套掌法之創。

    老前輩無牽無挂,快樂逍遙,自是無法領悟其中憂心如焚的滋味。

    ”.. ..最後說道:“我隻盼能再見她一面,便是要我身受千刀萬剮之苦,也是心甘情願。

    ” 郭襄從不知相思之深,竟有若斯苦法,不由得怔怔的流下兩行清淚,握着楊過的手,柔聲道:“老天爺保佑,你終能再和她相見。

    ”..(第34回)這裡是在談論武功,還是談論相思之情苦?實在是亦此亦彼,水乳交溶,難以分辨了。

    而這樣與武功交融一下,情的份量顯出了更加沉重和苦澀。

    周伯通這樣的武學通玄的絕世高手,居然弄不通“行屍走肉”等區區簡單招式的奧妙,非武也,是情也。

    他從沒有嘗到過楊過這樣的憂心如焚的滋味。

    從不覺自己有孤形隻影,窮途末路、行屍走肉之感受,又如何能體味到個中真義。

    此意隻可意會而不可言傳。

     這就是“黯然銷魂掌”的奇異之處。

     它還有一個奇異之處——或者不如說作者對此掌法還有一段精采之筆— —當楊過與心上人小龍女相會之後,黯然銷魂的感受自然是從此消失了,結束了。

    不料,那“黯然銷魂掌”的(神秘的)威力也就從此消失了: 這時楊過單手獨臂,已與法王的銅鐵雙輪打到二百招以上。

    .. ..楊過面臨極大險境,數次要使出黯然銷魂掌來摧敗強敵,但這路掌法身與心合,他自與小龍女相會之後,喜悅歡樂,哪裡有半分“黯然銷魂”的心情?雖在危急之中,仍無昔日那一份相思之苦,因之一招一式,使出去總是差之毫厘,威力有限。

     ..楊過左手接住長劍從雙輪之間刺了出去。

    可是他左肩受傷之後功力已減。

    法王雙輪一絞,拍的一響,又已将劍絞斷。

    衆人在台下看得清楚,無不大驚失色。

     楊過心知今日已然無幸,非但救不了郭襄,連自己這條命也要賠在台上,凄然向小龍女望了一眼,叫道:“龍兒,别了,别了,你自己保重。

    ”便在此時,法王鐵輪砸向他的腦門。

    楊過心下萬念俱灰,沒精打采的揮袖卷出,拍出一掌,隻聽得噗的一聲,這一掌正好擊在法王肩頭。

     忽聽得台下周伯通大聲叫道:“好一招‘拖泥帶水’啊!”楊過一驚,這才醒覺,原來自己明知要死,失魂落魄,随手一招,恰好使出了“黯然銷魂掌”中的“拖泥帶水”。

     這套掌法心使臂、臂使掌,全由心意生寄,那日在萬花谷中,周伯通隻因無此心情,雖然武術精博,終是領悟不到其中妙境。

    楊過既和小龍女重逢,這路掌法便已失卻神效,直到此刻生死關頭,心中想到便要和小龍女永訣,哀痛欲絕之際,這“黯然銷魂掌”的大威力才又不知不覺的生了出來。

    (第39回)這一段簡直将這套功夫寫神了,可謂是畫龍點睛之筆。

    看似神秘不可解,實則從“身心合一”四字可知。

    我們知道真正上乘的武功(其實遠不止是武功)并不僅僅是手、腿四肢的力量博擊,而是涉及到人的體能與智慧、心氣與意志。

    “内力”的高下已經更進一層地區分了強弱之勢,而“心之能”的大小則最後決定着人的武功(或其他技藝)的最後的成就高低。

    而“心”又常常由“情”與“意”來占領或主宰。

    所以這一套實質上證明“情生心—— 心使臂——臂使掌”這樣的穩秘而深刻的内在聯系的存在。

     作為一種武功,“黯然銷魂掌”也許不一定是人類武藝的極限。

    而作為一種“言情的功夫”,這一套掌法的創造,以及關于此掌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