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九、爱之疑

首頁
    愛是不能忘記的。

    這已成了一句名言,它也确實反映了愛的某種本質。

     反映了人性的一個方面。

     然而愛之不被忘記,那隻是人性的一個方面。

    人性的另一個方面——與之相反——則又表明:愛是可以被忘記,甚而可以被抛棄的。

     情愛世界充滿了矛盾,那是因為人性本身就是種種矛盾的統一體。

    人性及其情愛世界,固然有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但同時又存在許多缺陷、遺憾與弱點,從而造成了種種悲劇與不幸。

     金庸的《連誠訣》正是一部深刻地揭示人性弱點的小說。

    它所叙述的愛情故事,便有了許多讓人惶惑和遺憾的地方。

    而這種惶惑與疑慮,恰恰是小說的深刻之處。

     作者在這部小說的《後記》中寫道,這部書是在一件真事上發展出來的,是“紀念在我幼小時對我很親切的一個老人”。

    ——那個老人叫和生。

    他是江蘇丹陽人,家裡開一家小豆腐店,父母替他跟鄰居一個美貌的姑娘對了親。

     家裡積蓄了幾年,就要給他完婚了。

    這年十二月,一家财主叫他去磨做年糕的米粉,隻為了趕時候,磨米粉的工夫往往做到晚上十點、十一點鐘。

    這天他收了工,已經很晚了,正要回家,财主家裡許多人叫了起來:“有賊!” 有人叫他到花園去幫着捉賊。

    他一奔進花園,就給人幾棍子打倒,說他是“賊骨頭”。

    他頭上吃了幾棍,昏暈了過去,醒轉來時,身邊有許多金銀首飾,說是從他身上搜出來的。

    又有人在他竹籮的米粉底下搜出了一些金銀和銅錢,于是将他送進知縣衙門。

    賊贓俱在,他也分辨不出來,給打了幾十闆,收進了監牢。

    本來就算是作賊,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罪名,但他給關了兩年多才放了出來。

    在這段時期中,他父親、母親都氣死了,他的未婚妻給财主少爺娶了去做繼室。

    ——原來栽贓說他做賊,原因是财主少爺看中了他的未婚妻! 《連城訣》的男主人公狄雲的遭遇,與這位叫和生的人确有幾分相似之處。

     狄雲是一位老實巴交的鄉下小夥,又是一位無父無母的孤兒,自幼從師學武,在師父家長大,與師父的獨生女兒戚芳青梅竹馬、兩小無猜,長大了也是心心相印、互生愛情。

    誰也不會懷疑這一對佳偶終于會喜結良緣。

     不料當狄雲随師父、師妹一同到荊州城給大師伯祝壽,大師伯的兒子萬圭看中了戚芳,因而設下了圈套,将狄雲送進了州府的大牢,幾年之後,戚芳終于嫁給了萬圭——其間經過與和生的差不多。

     狄雲的故事與和生的故事的最大的不同之處,在于和生的未婚妻隻是家裡給他訂的親,未必對和生有什麼愛情,因而她在和生進獄之後嫁給财主的少爺是自然而然、無可厚非的。

    但戚芳與狄雲的關系,卻是一種心心相印的愛情關系。

    戚芳對狄雲的情義,處處都表現出來,誰都可以看得明白。

    否則萬圭也就不必費心将狄雲送進牢獄,而可以直接向戚芳的父親戚長發求親了。

     狄雲入獄之後,對戚芳仍是滿懷深情,以為戚芳肯定知道他是受了冤枉,這一信念,成了他生存的唯一支柱。

    可是,在幾年之後,狄雲的冤屈仍未昭雪,而戚芳卻竟然真的嫁給了萬圭!..得之此信,狄雲絕望地自殺了。

    幸而同獄的丁典将他救活。

     這是一個值得玩味的故事。

     問題在于:戚芳究竟是否真的愛狄雲? 回答應該是肯定的。

    從戚芳的言行舉止中不難看出這一點。

    看來她是受了蒙騙,對狄雲的冤獄不但全不知情,反而不自覺地信以為真,因為她畢竟是一個涉世不深且在鄉下長大的少女,又哪裡懂得城市裡、官場上、人世間有如此惡毒的計謀、如此深刻的心機? 然而,這又有了一個大大的疑惑:那就是她從小與狄雲一起長大,何以對狄雲的人品也産生如此“誤會”?她既然愛着狄雲,又何以要——雖然“等” 了幾年——嫁給萬圭?或許她是經不住萬圭的一再的誘惑,多少又有些慕戀萬圭的家世和人品,有些安于萬圭所給她的繁華又富足的生活? 看來她是在不知不覺之間,将對狄雲的愛轉移到了萬圭身上,但她又何以要将萬圭和她生的女兒取名為“空心菜”——這是她給狄雲取的綽号,因為狄雲像空心菜那樣直率和老實巴交——呢?是表明她對狄雲仍有舊情?是情愛的追憶,還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