繡着鴛鴦戲水及詞句:“四張機,鴛鴦織就欲雙飛……”正是她先前送給周怕通的錦帕制成,竟因妒恨不肯出手。
瑛姑見着孩子在痛苦中垂死掙紮,頭發為之變白。
從此複仇、救周怕通出桃花島,成為瑛姑的生存目标。
雖然瑛姑個性很不可愛,而老頑童做誰的情人也很難想像他有半點浪漫,但聽一燈述瑛姑的故事,念《四張機》的哀豔詞句,仍深深感到其中纏綿绯恻之意,這就是金庸的本領了。
毛東珠
《鹿鼎記》裡的皇太後,是個耐人尋味的角色。
韋小寶殺鳌拜,立了大功,跟康熙去朝見太後,隻覺得她是個“三十歲左右的貴婦人”,但夜裡追蹤海大富到慈甯宮,卻發現她是完全另一個面目。
原來這位太後不但是武林高手,而且還會使“化骨綿掌”,用這“化骨綿掌”暗殺了順治寵愛的董鄂妃、妹妹貞妃及兒子榮親王,又殺了康熙生母孝康皇後,是潛伏深宮的一名殺手。
順治因傷心寵妃逝世,到五台山清涼寺出家做了和尚,但他的親信太監海大富留在宮中,暗中偵查董鄂妃母子死因,海大富利用“小桂子”與“小玄子”之間的比武遊戲,終于查出了隐伏在深宮之中的殺手竟是皇太後。
海大富夜訪慈甯宮與太後那段對話,驚險,曲折離奇,百看不厭,簡直如雅嘉花姬絲汀的偵探小說看到最後水落石出的大結局。
金庸一面明引正史資料,一面自由創作,寫成這段故事,真是奇才。
但更離奇的還在後頭:這皇太後根本是假的,她是神龍教派去尋四十二章經的教徒,真名叫毛東珠。
這裡,金庸又忍不住故弄玄虛,把毛東珠說成毛文龍的女兒,這毛文龍是曆史人物,崇偵二年為袁崇煥所殺,這件事金庸在附錄于《碧血劍》的《袁崇煥傳》裡也有詳細叙述過,金庸喜歡開曆史的玩笑,這又是一例(其實鄭克爽接掌台灣時不過十二歲,小寶和一個十二歲的人争阿珂?^c^--東方劍)假太後是毛東珠,真大後仍在人世,被假太後禁鎖在寝宮裡的大櫃内。
毛東珠不能殺她,因為要在她口中套出一個大秘密。
假太後在九難逼迫之下現形,康熙在韋小寶告密之下前往查究,恰與情夫相聚的毛東珠逼得逃出宮禁,真太後終于逃出生天。
毛東珠回複本來身分,角色便薄弱得多了,最後,她還是和情夫重返宮禁,企圖再次向真太後逼供,但陰差陽錯,在躲在轎中離去時被歸辛樹夫婦所殺,做了康熙的替死鬼。
其實毛東珠做冒牌皇後、進而變成冒牌太後太久了,那些冒牌身分可能遠較她真正身分更有真實感。
她對康熙的态度,跟海大富說起董鄂妃時的醋意,一點也不像假裝,或可惜用一句話:“假作真時真亦假。
”
紫衫龍王
“四大護法,紫白金青”,而四大護法之中,以“紫”為首,“白眉鷹王”,“金毛獅王”,“青翼幅王”相繼出現,各有震懾人的氣派,但名号氣派最大、四大護法之首的“紫衫龍王”,不但是個女子,而且是個混血波斯美人,那真教讀者大出意料之外。
紫衫龍王黛绮絲,即是初次在蝴蝶谷出現的神秘人物“金花婆婆”,這位老婆婆,體态龍鐘,又頻頻咳嗽,似乎久病纏身,扶着孫女兒似的一個幼女,但武功高強狠毒奇異,不知是何來曆,本身已是一個耐人尋味的人物;到後來原來“金花婆婆”竟是美豔的“紫衫龍王”喬裝假扮,更加出人意表。
但是這兩半其實是合并不起來的;分開的兩個意外,合起來不是一個教人拍案叫絕的謎底。
首先,從謝遜口中,發現“紫衫龍王”其實是波斯美女黛绮絲,是微微令人失望的,“白”、“金”、“青”的特征是與他們本人有很深的關系:白眉鷹王不但生有白眉,而且是天鷹教主,金毛獅王金發之外,确有雄獅的威猛,青翼幅王既有高強武功而需要吸血,但紫衫龍王隻是碰巧穿着紫衫,她似乎除了那一次水底功夫出色之外,武功并不怎樣,“紫衫龍王”似乎是衆人出于感激與傾慕所送出的美号,而不是黛绮絲有符合這個稱号的氣派。
“紫衫龍王”與“金花婆婆”之間的連貫性也含糊不清。
黛绮絲嫁了“銀葉先生”(為何叫做“銀葉先生”?)住在靈蛇島,生了小昭,後來小昭怎樣離開她?她又怎樣找到殷離做徒弟?黛绮絲最急切的任務是找到了“乾坤大挪移”秘法,她又扮成“金花婆婆”跟蝶谷醫仙尋仇作甚?又為何與謝遜作對,要奪他的屠龍刀?這一連串問題,勉強要答不是不可以,但答案就是十分敷衍,不能令人滿意。
黛绮絲原來還是明教波斯總教的“聖處女”,因動情下嫁銀葉先生,違反了教規,要受火焚之刑,這加在一起,實在太複雜了,不過,說到底,“紫衫龍王”這名号仍是無限惹人暇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