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我說完,老頭已經迫不及待掄鎬揮鏟地幹了起來。
不大會工夫,一個直徑十五寸的洞漸漸顯露出來。
這個洞已夠我們進出了。
不論洞挖多深,挖出的土卻能處理得巧妙幹淨,地面上竟不見一點餘土。
而且洞結實無比,盡可放心下去,不必擔心塌陷。
待盜完之後,便照原樣将洞封好,僞裝得極好,一般人即便打上面過去斷發現不了。
一個數米深的洞口打完,洞邊卻隻堆了少許散土而已。
原來他挖掘時竟如砌牆一般,一邊挖一邊将掘出的土砌到了洞壁上,因此盜洞十分結實,堅如磐石,好像不是泥築的而是巨石打造的一樣,令人稱奇。
我們相繼鑽了下去,要說成功這個洞打得真是妙絕!剛好打在前墓室與甬道之間。
前有墓道填土所阻,後為墓室磚壁所堵,惟有此處可以進入墓室,選點之準确,盜洞之垂直,令人驚歎。
墓一般都說是墓室,實際上就是個大土堆,人是在土裡前進,一般盜墓不是帶蠟燭,便是帶油燈、火折子之類的,但火在墓中既耗氧氣,又容易燃到墓中暗藏的伏火機關。
為防盜墓古人真是無所不用其極,有些就在墓裡尤其是墓頂、甬道、墓牆等等盜墓之人可能進入的地方暗藏火油、棉絮等易燃物,盜墓人若一時大意,所帶的火源燃到了這些東西,墓中頃刻間就會被熊熊大火吞噬,狹小的盜洞往往讓盜墓人無法及時逃脫,最終葬身火海成了又一個陪葬品。
此法雖然是同歸于盡,不到萬不得已墓主也不願使用的法子,但在極重視死後安甯的古人來說,屍骨化灰也總比曝屍荒野,骨肉分離好得多。
因此我們這一次帶來了一種不用火的燈。
與火一點關系也沒。
它的光亮完全是靠螢火蟲發出的。
透明的琉璃燈罩其實就是一個造型精巧的瓶子,周身沒有一絲縫隙,隻有瓶口可以打開。
裡面裝着若幹幼小的螢火蟲。
成年螢火蟲雖然也有發光器,但根據不同的種類有的是雄蟲有而雌蟲無,有的是雌雄都有,但雌的發光器比較小,通常情況下也不大使用。
但所有的幼蟲卻無一例外都能發光,因此索性隻挑幼蟲抓來裝在瓶中。
老頭在瓶裡加了些特殊的植物,誘使這些幼蟲持續發光。
螢火蟲發出的光雖然微弱,光線卻是相凝的,數隻齊發,在黑暗中顯得特别亮。
而瓶中事先已存足了氧氣,足夠這些蟲兒呆一陣了。
離墓室中央越來越近,潮濕黴晦之氣越來越重,螢火蟲似乎也覺得不安,随着火螢燈在燈把上輕輕晃悠,它們也拼命掙紮,想沖破這瓶子飛出去。
墓室正中是椁室,椁,即套在棺材外的大棺材,按材質分有木、銅、石、金銀、漢白玉及翡翠等等。
古代棺椁并稱,同屬葬具,椁又稱椁室。
墓承襲了周代“天子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