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四章 参观游览故宫博物院

首頁
    但更富有生活氣息,建築多是自成院落,有花園、書齋、館榭、山石等。

    隻見後宮庭院深邃,建築緊湊,東西六宮都自成一體,各有宮門宮牆,相對排列,秩序井然,再配以宮燈聯對、繡榻幾床,都是體現适應豪華生活需要的布置。

     漫步在這深深的宮廷禁苑,我就想象一下那些成天在這裡低着頭彎着腰走來串去的宮女太監們。

    我放慢腳步,用心去聆聽,生怕我的快步行走會驚擾了這些宮女太監們的急走,或許在風中,在雨裡,在黑夜裡,他們正提着昏暗的燈籠,為他們的主子穿梭忙碌着。

     這時,我就故作神秘地對蓉蓉姑娘講起了故宮很多年前就流傳的一個傳聞,說故宮裡在雷雨天的時候,就會出現幻影,現出宮女和太監提着燈籠行走在皇宮的某個走廊過道。

    這個故事或許是虛構的,但卻讓我知道了什麼叫“海市蜃樓”?那就是說,在日光或者雷雨等某些特定氣候條件具備的情況下,會把一些真實的人物影像收錄下來,再在某個合适的條件下釋放出來,所以,聽說故宮裡雷雨天會出現宮女太監提着燈籠出現的事,我覺得這很正常,這些常年累月在這裡走來串去的宮女太監肯定有被某個特定的氣候條件錄了影的可能,然後,再在某個合适的氣候條件下被釋放出來,隻不過這種自然現象很難被人們接受罷了。

     我們邊走邊談,很快來到了内廷東部的甯壽宮,是當年乾隆皇帝為退位後養老而修建,就是現在的珍寶館。

    珍寶館前面的一段解說碑文吸引了我:珍寶館建于乾隆年間,是乾隆皇帝想着自己退位以後做太上皇居住的。

    但是建成以後卻一天也沒有住,乾隆在位六十年,時年已經八十五歲,為了不逾越祖父在位六十一年的記錄,他決定将皇位禅讓給第十五子颙琰,自己當“太上皇”,然而,久在萬人之上、好大喜功,陶醉在盛世的歌功頌德聲中的弘曆豈肯默默無聞地退出自己的舞台呢?于是,他參照其祖父康熙六十年舉辦的“千叟宴”宣布在次年正月初七舉行“千叟宴”,地點就在甯壽宮皇極殿,也就在這裡。

    不過這座宮殿乾隆皇帝一天也沒住過,反倒讓後來的慈禧居住了。

    走進這座宮殿,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那個九龍壁,我以前已經經常在書刊影視中見到,今天親眼見到,果真是精美異常,九條龍的圖案個個栩栩如生、充滿了活力,來到九龍壁,我又繪聲繪色地向蓉蓉姑娘講了一個小故事:在修九龍壁的時候,一個工匠的兒子不慎打碎了一塊龍身上的瓷塊,惹下了塌天大禍,結果工匠臨時用一塊金絲楠木雕刻好替代,騙過了皇帝。

    講完了這個故事,我們一齊找出了這個金絲楠木塊。

     我們走進珍寶館仔細參觀那些陳列的珠寶美玉,看到那些清王朝的帽頂挂珠,這時蓉蓉姑娘饒有興趣的向我介紹說:大清入關滅了明朝,建立了清王朝,這改朝換代的,文武百官的朝服自然是頭等大事,代表了一個王朝的形象,大清皇帝自然特别重視了。

    于是,這大清皇帝就下令大臣們想出方案,其中有一位前明朝的遺臣就領到了這樣的任務,而且,皇帝是下了死命令的,在限定的時間内若不能完成朝服的設計,就會滿門抄斬。

    這位大臣愁眉苦臉地回到家,他的母親問他發生了什麼事?他就把皇帝的命令說給他的母親聽,這是一位非常有見識的女子,她既痛恨大清入關殺了很多無辜的百姓,也恨前明皇帝的昏庸,斷送了漢人的江山,看到兒子的無奈,她苦思冥想,終于想出一個絕妙的主意:把這清王朝的朝服設計成了“衣冠禽獸”的樣子,頭上有羽毛,前短後長,至于官員級别,參照慣例就可以了。

    沒想到這方案給皇帝一看,皇帝歡喜了得,立即采用了,卻不曾想是給人罵了“衣冠禽獸”的。

    我聽了忍不住哈哈大笑,感到真的有意思。

     參觀完了珍寶館,我們又進入一個小跨院,裡面有一口井,叫珍妃井,蓉蓉介紹說是當年慈禧把珍妃推進這井裡達一年才撈上來的,院裡有一間小屋,是珍妃的妹妹後來為紀念珍妃設的牌位,透過窗口,我看到了裡面珍妃的畫相。

    一聲歎息從心底發出:可憐的女人,又一個權勢争鬥的犧牲品。

    這個院落裡的屋子給我的感覺特别的低矮狹小,我很奇怪:諾大的一個皇宮,這些嫔妃們居住的地方竟然不及民間一般大戶人家的寬敞?隻有一張床和簡單家具,連衛生間都沒有,隻有一個馬桶,皇宮裡面宮禁森嚴,又不能随便串門聊天,生活肯定是枯燥乏味的,看到此情此景,我笑着對她說:“你要是生活在古代,憑你的美貌肯定可以被選為妃子”。

    蓉蓉姑娘笑着說:“我才稀罕當什麼王妃呢,你看我現在過得多好”。

    是呀,看着她整天像小鳥一樣自由自在的生活,每天過着幸福、快樂、優裕的日子,可以自由地追求自己幸福和愛情,誰還會去想當什麼王妃呀。

     看完了後宮,走出坤甯宮北面,我們手拉手親親熱熱地來到了禦花園。

    這裡是皇帝皇後休息遊玩的地方。

    我們看見禦花園裡有歲寒不雕的蒼松翠柏,有秀石疊砌的玲珑假山,樓、閣、亭、榭掩映其間,幽美而恬靜。

    禦花園當中的大殿叫欽安殿,她向我介紹這是宮内惟一的道教建築。

    道家認為北方屬水,所以大殿内供的是道教北方之神玄武大帝。

    這座禦花園面積1.2萬平方米,東西130米,南北90多米,以主建築欽安殿為中心,園林建築采用主次相輔、左右對稱的格局,布局緊湊、古典富麗。

    殿東北的堆秀山,為太湖石疊砌而成,園中分布着10餘座亭台樓閣曲池水榭。

    位于園子四角的象征春夏秋冬的萬春亭、浮碧亭、千秋亭、澄瑞亭,同是亭子但形态各異。

    還有收藏《四庫全書荟要》的離藻堂,堆秀山上的禦景亭,名為萬春亭和千秋亭的兩座亭子,可以說是目前保存的古亭中最為華麗的。

    其間點綴着蒼松翠柏奇花異石,是皇家園林中的典範。

    規整中見變化:規整是指布局上四平八穩,變化指建築風格變化多樣,在一萬多平方米範圍内容納十幾種風格不同的建築,我們倘佯其間才能細細品味。

     我們走在禦花園裡,我饒有興趣的向蓉蓉姑娘介紹了我們那時的熱播劇《還珠格格》的劇情,小燕子在花園裡飛來飛去“捉賊”的情景,憑借着記憶,我們看到了那座形似“淑芳齋”的小樓,看到了那些假山石。

    《還珠格格》中幾個年輕人最終選擇了“逃離”皇宮,舍去尊貴無比的“阿哥”、“格格”身份,甯願去做一個無權無勢的布衣平民,想來是“呼吸大自然的新鮮空氣,過一種自由自在的”凡人生活要遠勝于皇宮裡錦衣玉食的皇孫貴族。

     隻不過看到這個禦花園并沒有我想像的那樣寬大,而是一個十分緊湊,人工痕迹很重,稍感壓抑的花園,沒有找到類似小橋流水樣的幽靜所在,或許影視中借用的是另外一處的場景,因此,這個禦花園從結構上遠不及江南的一些官宦或富商的私家園林,或許這禦花園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都是有些“來曆的”,而且還可能關乎“風水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