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那紅娘子是個孤女,出身貧苦。
自小便在馬戲班裡學藝,不僅繩技超絕,而且弓馬娴熟,武藝出衆,在江湖上頗有名氣。
每次廟會雜耍,紅娘子都要使出自己的絕招,一隻腳站在馬背之上,一隻腿往後翹起,平壓身體搭弓射箭,箭箭穿楊,不時引來衆人的沸熱掌聲和啧啧稱贊聲!
後來,紅娘子的師父得病去世了,她便率領這個戲班,走南闖北。
雖然行走江湖時間不時很長,但是她最講義氣,遇到江湖上的朋友有困難,她總是慷慨幫助;遇到逃荒要飯的人,便盡力周濟。
所有江湖上和河南的百姓,提到紅娘子,無不稱贊。
一次紅娘子在杞縣賣藝,知縣的小舅子和一個缙紳子弟想要調戲她,便打起了肮髒的主意,知縣的小舅子叫譚獰滑,這小子長得賊眉鼠眼,拿一把紙扇遮擋住半面臉,一邊用手捋着小胡子一邊對下人說道:“這小娘子繩上功夫不錯,人又長得貌美,一會你多叫你個家丁把她搶到家裡,給我做九姨太!”
那下人應諾後便悄悄溜走了,不一會兒功夫,隻見一幫家丁拿着刀劍,呼啦一下子便把紅娘子的場子包圍起來,衆人見狀便快速都閃到一旁。
紅娘子戲班的人見狀,便都抄起家夥,勢必要打鬥一番方罷。
一個家丁邊上前道:“小娘子,聽我的話,今天跟我們譚爺走不動大家分毫,還能吃香的喝辣的,怎麼樣呀美人!”
紅娘子呸了一聲,正想拔劍刺将過去,這時突然出現一位衣冠楚楚的公子,這位公子站在兩夥人中間,便道:“諸位聽我一言,不可把此事搞大,免得杞縣百姓受到傷害!”
這時譚獰滑站出來說道:“你是哪裡冒出來的小子,敢管大爺的事,活得不耐煩了?給我拿下!”
那公子大聲說道:“慢着!在下李信,縣官大人還讓我三分,何況你是他的小舅子,如果滋事鬧大,恐惹了杞縣百姓,你們不怕闖王的兵馬來找你們嗎?”
譚獰滑聽到此言心裡也是咯噔一下,嘴裡仍然說道:“你這是想造*反,是不是和李自成一夥的!”
李信哈哈笑道:“我若真是和他們一夥的,你們今天還有命嗎?”
衆人聽聞李闖王三字便來了勁頭,一起向譚獰滑及其衆家丁湧去。
譚獰滑邊退邊叫嚷道:“你小子給我等着!”
辛虧李公子出面,要不必然釀成大禍,事後紅娘子後悔不已。
二人來到客棧後,紅娘便不停的感謝,李信也不好意思起來。
在二人的話語中,紅娘子了解到這位李信公子,家中幾代都是明朝的大官。
他能文能武,是杞縣有名的舉人,他為人正直,對朝廷的腐敗不滿,不願意出來做官。
李信曾勸官府暫停征錢征糧,勸地主發善心赈濟饑民,自己也帶頭捐糧放赈,在豫東百姓中頗有點好名聲。
聽到這裡,紅娘子很敬重他。
李信便把當時寫的一首勸赈歌念給紅娘子聽。
歌曰:
“年來蝗旱苦頻仍,嚼齧禾苗歲不登。
米價升騰增數倍,黎民處處不聊生。
草根木葉權充腹,兒女呱呱相向哭。
釜甑塵飛炊煙絕,數日難求一餐粥。
官府征糧縱虎差,豪家索債如狼豺。
可憐殘喘存呼吸,魂魄先歸泉壤埋。
骷髅遍地積如山,業重難過饑餓關。
能不教人數行淚,淚灑還成點血斑?
奉勸富家同赈濟,太倉一粒恩無際。
枯骨重教得再生,好生一念感天地。
天地無私佑善人,善人德厚福長臻。
助貧救乏功勳大,德厚流光裕子孫。
”
這件事充分體現了李岩的俠義心腸,但也很有些書生意氣。
财主們一向都是損不足以奉有餘的,現今卻要反過來,他們又豈肯答應?因此,“勸赈”絲毫沒有效果。
二人談了許久方才離去,李信有事便到開封去了。
在連續不斷的天災人禍打擊下,河南百姓在死亡線上掙紮,即便如此,杞縣縣令方正仍然在不停地催征錢糧,百姓苦不堪言。
這樣的現狀賣藝怎麼會有活路可走呢?戲班的弟兄們都勸紅娘子造反,紅娘子卻擔心自己是女流之輩,怕挑不起領兵打仗的重擔,一時下不了決心。
一天,紅娘子帶領戲班在商丘一帶賣藝,突然走出來一個人說道:“哪位是紅娘子,在下府上的老太太過生日,想開個堂會,請紅家班的人來表演雜耍,必有重金酬謝。
”紅娘子沒有多想,心裡一直想找這麼個大活,因為戲班老少的口糧還是需要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