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
翻般若為智有三義其第二義如何。
問。
般若翻名以惠為正翻(雲雲)爾三德中般若德為以惠名為正翻為當何。
問。
翻般若名合秤智慧有三義第三義雲欲明六度義含十度也爾者如何釋成耶。
問。
翻般若有三名其中以惠為正翻餘為義翻(雲雲)有何故耶。
問。
有人意雲般若多義不可正翻為惠(雲雲)大師許之耶。
問。
般若經意明佛智常住義耶。
問。
以般若經可名三乘通教耶。
問。
玄文雲觀智始生故名有為般若(文)爾為通果位般若為當如何。
問。
本有佛性中可有觀智般若耶。
問。
二乘聖者入空時于空可名耶。
問。
因中方便用可立惠名耶。
問。
智論初說四悉檀也爾者四悉且俱不可破壞雲欤。
問。
因位二惠之中方便至果位變為一切種智(雲雲)爾者有文證耶。
問。
付般若方便二道以方便知般若耶。
問。
付大經所說五佛性且十二因緣能發觀智者為是境智體别耶。
問。
大品般若意如合因果亦合境智耶。
問。
涅槃經意明合境智爾可合因果耶。
問。
淨名經中為具五種二智為當如何。
問。
淨名經中具三一之二智耶。
問。
法花教中具三藏二智以何證成立之耶。
問。
付明諸大乘經傍正義且法花經文雲有佛子心淨柔濡亦利根等文指花嚴時欤。
問。
般若經意以三一為傍說有何故耶。
問。
釋論中解般若體有六家說爾者第六家意以觀智為般若體欤。
問。
涅槃經中迦葉菩薩亦在法花座耶。
問。
淨名居士為第十地為當何耶。
問。
付大品淨名二經同異雲大品多明實惠與方便。
淨名多辨權實二惠(雲雲)爾是明二經不同欤。
二十六條。
大乘玄問答第八(二智義之上玄第四之上)
問。
翻般若為智有三義。
其第二義如何。
答。
玄雲。
欲顯其名語便如雲智度。
若言慧度則言不便(文)問。
此釋難解。
夫偈頌伽陀多依言便誦之。
尋音韻結之。
長行直說多任方域言辭依義趣通塞。
何今依言便解之耶。
如釋論雲。
般若秦言慧。
或俱翻智慧。
衆經多爾(文)故但可如第三義雲名異體同随舉其一也。
答。
智之與度其音順。
故言言便也。
玄雲。
諸文非一。
故以慧為正翻矣(雲雲)而取傍義稱智度良由言便耳。
問。
般若翻名以慧為正翻(雲雲)爾三德中般若德為以慧名為正翻為當何。
答(雲雲)。
問。
兩方有疑。
若三德般若以慧為正翻者。
玄文雲。
果地般若為智故。
三德中有般若德(雲雲)明智果地所成三德之般若正以智名可翻之。
若依之雲以智為正翻者。
總解般若名雲慧為正翻。
餘皆義立(雲雲)設雖果地德立般若者但以慧可為正翻也。
彼此方言正相當故耶。
爾如何可定耶。
答。
果地般若般若名同也。
可以慧為正翻也。
但以果德之般若成智名者。
上文雲。
慧名既劣亘在因中。
智則決了故居果地(雲雲)此則義翻之意也。
若直就名言翻之。
雖果德般若猶可翻慧也。
然于三德之般若者。
但證果地亦有般若也。
問。
翻般若名合稱智慧有三義。
第三義雲。
欲明六度義含十度也。
爾者如何釋成耶。
答。
玄雲。
經中但明六度不明十者。
以般若之名既含智慧。
第十智度蘊在其中(文)問。
十波羅蜜何非經說耶。
答。
經中者般若經欤。
問。
翻般若有三名。
其中以慧為正翻。
餘為義翻(雲雲)有何故耶。
答。
玄雲。
慧為正翻。
餘皆義立。
所以知然。
從多論也(文)。
問。
正翻傍翻但可尋風俗。
又依文證。
何以多分證之耶。
如翻修多羅為經者尤多。
而尋正翻者是綖非經。
豈以多翻為經故得知經是正翻耶。
答。
以慧可為正翻之證文多雲欤。
次下問中雲。
經中多雲智慧(雲雲)若取勘為證者。
慧即多欤。
玄雲。
此經雲。
慧與方便。
釋論雲。
般若道方便道。
涅槃雲。
般若者。
一切衆生阇那為智。
即配諸佛菩薩故智非般若。
第六名慧。
第十為智。
皆有彼此二名。
故知以慧為正。
又論雲。
般若不屬佛亦不屬二乘。
但屬菩薩菩薩則道慧道種慧。
佛具一切智一切種智。
又雲。
般若名諸法實相慧。
如是等諸文非一。
故以慧為正翻矣(雲雲)此經者。
上文雲。
故此經雲。
智度菩薩母。
方便以為父(雲雲)此文即淨名經文也。
今一卷與淨名玄宗旨卷文言多同。
又一乘義與法花玄同。
故知取其要用編此玄章欤習之。
問。
有人意雲。
般若多義不可正翻為慧(雲雲)。
大師許之耶。
答。
今謂。
不然(雲雲)問。
釋論雲。
般若定實相甚深極重。
智慧輕薄故不能稱于般若(雲雲)故不可以智及慧翻之。
如何。
答。
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