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层 《红楼》文化(1)

首頁
    《紅樓夢》到底是一部什麼書?歸根結蒂,應稱之為中華之文化小說。

    因為這部書充滿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卻表現為“通之于人衆”的小說形式。

    如欲理解這一民族文化的大精義,讀古經書不如先讀《紅樓夢》,在雪芹筆下,顯得更為親切、生動、繪聲繪影,令人如“入”篇中,親曆其境,心領其意。

     詩曰: 中華文化竟何如?四庫難知萬卷書。

     孔孟不如曹子妙,蓮花有舌淚凝珠。

     中華文化此中含,言笑悲歡味自耽。

     若能獲麟同絕筆,春秋舌拙色應慚。

     《紅樓夢》與中華文化 每當與西方或外國訪問者晤談時,我總是對他們說:如果你想要了解中華民族的文化特點特色,最好的——既最有趣味又最為捷便(具體、真切、生動)的辦法就是去讀通了《紅樓夢》。

     這說明了我的一種基本認識:《紅樓夢》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部古往今來、絕無僅有的“文化小說”。

     這話又是從何說起的呢? 我是說,從所有中國明清兩代重要小說來看,沒有哪一部能夠像《紅樓夢》具有如此驚人廣博而深厚的文化内涵的了。

     大家熟知,曆來對《紅樓夢》的闡釋之衆說紛纭,蔚為大觀:有的看見了政治,有的看見了史傳,有的看見了家庭與社會,有的看見了明末遺民,有的看見了晉朝名士,有的看見了戀愛婚姻,有的看見了明心見性,有的看見了谶緯奇書,有的看見了金丹大道……這種洋洋大觀,也曾引起不少高明人士的譏諷,或僅以為談助,或大笑其無聊。

    其實,若肯平心靜氣,細察深思,便能體認,其中必有一番道理在,否則的話,為什麼比《紅樓夢》更早的“四大奇書”,《三國演義》、《水浒傳》、《金瓶梅》、《西遊記》,都沒有發生這樣的問題,顯現如此的奇緻呢? 正由于《紅樓夢》包孕豐富,衆人各見其一面,各自謂獨探骊珠,因此才引發了“紅學”上的那個流派紛呈、蔚為大觀的現象。

    而這“包孕豐富”,就正是我所指的那個廣博深厚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内涵的一種顯相。

     近年來,流行着一種說法:從清末以來,漢學中出現了三大顯學,一曰“甲骨學”,二曰“敦煌學”,三曰“紅學”。

    也有人認為把三者相提并論,這實在不倫不類,強拉硬扯。

    但是我卻覺得此中亦深有意味,值得探尋。

    何則?“甲骨學”,其所代表的是夏商盛世的古文古史的文化之學。

    “敦煌學”,其所代表的是大唐盛世的藝術哲學的文化之學。

    而“紅學”,它所代表的則是清代康乾盛世的思潮世運的文化之學。

    我們中華的燦爛的傳統文化,分為上述三大階段地反映為三大顯學,倒實在是一個天造地設的偉大景觀。

    思之繹之,豈不饒有意味? 從這個角度來講,我覺得《紅樓夢》之所以為文化小說者,道理遂更加鮮明顯著。

     那麼,我既不把《紅樓夢》叫做什麼政治小說、言情小說、曆史小說、性理小說……而獨稱之為“文化小說”,則必有不棄愚蒙而來見問者:你所謂的《紅樓夢》中包孕豐富深厚的文化内涵,究竟又是些什麼呢? 中國的文化曆史非常悠久,少說已有七千年了。

    這樣一個民族,積其至豐至厚,積到舊時代最末一個盛世,産生了一個特别特别偉大的小說家曹雪芹。

    這位小說家,自然早已不同于“說書”人,不同于一般小說作者,他是一個驚人的天才,在他身上,儀态萬方地體現了我們中華文化的光彩和境界。

    他是古今罕見的一個奇妙的“複合構成體”——大思想家、大詩人、大詞曲家、大文豪、大美學家、大社會學家、大心理學家、大民俗學家、大典章制度學家、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