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层 第十层 《红楼》索隐(2)

首頁
    【附記】 “王侯”是成語原文,“公侯”是避忌變改。

    作“王侯”者,“甲”“庚”“舒”三本;而其它七本皆作“公侯”。

    此豈某一本偶然之異?其原由有二可能:①雪芹初稿作“王侯”,後方改為“公侯”避禍。

    ②本作“公侯”,抄整者不明雪芹用意,以為“誤”字,反改“公”為“王”了。

     《好了歌》的“文法”,已有多人引來舊有相仿韻語歌詞等,以為“有所本”。

    我記得京戲《花子拾金》也有此體,如:“幹個什麼好(呢)?開個××鋪(子)好!——哎呀,那個玩意兒我也幹不了!”如此反複多次,亦“好了歌”也。

     “雙懸日月照乾坤” “雙懸日月照乾坤”這句話,是由誰口中說出的?是史大姑娘湘雲小姐。

    在金鴛鴦三宣牙牌令時,除了賈母和薛大姨媽兩位老太太之外,姑娘們當中參加這次盛會,第一個行令的所說的第一句話就是“雙懸日月照乾坤”。

     這句話出典來自何處?來自大詩人李白,他作的《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其第末首雲: 劍閣重關蜀北門,上皇歸馬若雲屯。

     少帝長安開紫極,雙懸日月照乾坤。

     這寫的什麼内容?是“天寶十五載六月己亥,祿山陷京師。

    七月庚辰,(明皇)次蜀郡。

    八月癸巳,皇太子即皇帝位于靈武。

    十二月丁未,上皇天帝至自蜀郡;大赦,以蜀郡為南京”。

     請注意:這是“兩個皇帝”的一則典故,所以比作“日月雙懸”,非常之奇特。

     雪芹為什麼要運用這個典故?原來,書中正隐含着一層“兩個皇帝”的政治事件,這事件與賈府生死攸關。

     雪芹用筆,從無“單文孤證”之例,處處皆有起伏映照,前後呼應。

    如有人認為湘雲開口說了那一句詩是單文孤證,偶然現象,并無意義可言,那麼請他看看這一串詞句吧: 雙懸日月照乾坤; 日邊紅杏倚雲栽; 禦園卻被莺銜出。

     (以上湘雲所說) 雙瞻禦座引朝儀; 彩杖香挑芍藥花。

     (以上黛玉所說) 我要着重地提醒讀者諸君:你看,全部書中什麼時候雪芹曾用過這麼些一連串的涉及皇帝的事情的故實?如今一大回書中寫黛、湘這二位最關重要的女主角的酒令時,卻集中地使上了這麼些皇家詞藻,凡稍能知悉雪芹之超妙筆法的,難道還會不明白這兒定然有他的用意存焉嗎?這可不是什麼單文孤證、偶然現象等等可以為之辭的事情。

    “雙懸日月照乾坤”為始,“處處風波處處愁”為繼(寶钗酒令),尤其令人注目。

    所以我們該當思索推求其中之故了。

     雪芹的筆,絕不苟下,處處有用意,句句有牽引,不過粗心者往往視而不見,見而不明罷了。

    總是用讀别人的小說筆法的眼光來讀雪芹的書,就更難理會這種高明超妙的藝術手法。

    《石頭記》有一個特點,就是凡在前面隻予東一鱗西一爪,粗筆勾勒點染,隐約于“幕後”為多的人物,其作用與重要性不顯于讀者心目中,以為“次要”“陪襯”“雜見”“偶及”的筆墨角色,愈到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