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层 第十层 《红楼》索隐(1)

首頁
    ,聯絡皇族多人,要推翻乾隆。

     這回曹家又受了挂累。

    弘皙也“壞了事”,于是才有雪芹一生所經的二次抄沒,家亡人散。

     ——這才是作書的“真事隐”。

    (“索隐派”也知此種傳聞,但他們卻把寶玉解為“傳國玺”,将襲人講作“龍衣人”,以為這是“争位”的“影射”雲雲。

    這就是“索隐”方法與曆史考證的根本區别!) 詩曰: 千歲親王老義忠,曾随銀駕住東宮。

     鐵山潢海誰行獵?怕有遺思在卷中。

     雪芹婉筆刺雍正 雪芹自雲,寫書不敢涉及朝政,書中諸人皆是臣忠子孝……此乃“此地無銀三百兩”也。

    據我看來,他罵雍正篡位,至少就有三處痕迹。

     一是在維揚郊外酒店裡,賈雨村巧遇冷子興,二人對話,話題轉到“正邪兩賦”之人,于是又引出冷子興問道:“依你說,成則公侯敗則賊了?”雨村答曰:“正是此意。

    ” 這“意”是什麼?就是胤禛詭計奪位,成了皇帝,而他的骨肉手足以及不忿反抗的大批皇族貴戚,都變為“不忠不孝”之人,都成了“奸黨”“逆臣”。

    胤禛本是“雍親王”,特名年号曰“雍正”,表示自己才是“正”宗正根——本來成語是“成則王侯敗則賊”,雪芹故意将“王侯”改“公侯”。

    這手法将是避嫌遁禍,實則“欲蓋彌彰”——人人都會在此一停,思忖為何不用“王”字? 第二處就是《好了歌》。

    此歌四“股”,分為“祿、财、妻、子”。

    此乃舊時的人生目标(或迷障貪戀),其首“股”雲:“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

    ” 這兒,又出現“将相”——其實是不敢明寫“皇帝”,隻好以“相”代之。

    是說雍正費盡了心機(還發了百萬言的自辯自表的“谕旨”),也隻坐了十二年的寶座,篡奪了人間的親情珍寶,終歸是草沒塵埋而已。

     第三處是人們詫異的一段“頌聖”的文詞,奇怪如何雪芹會出此俗文敗筆——甚至有人疑是他人所妄加。

     其實,雪芹的筆法狡狯之至。

    他說:凡做皇帝的,必仁必聖,那“天命”方讓他獨當此位。

    所以,若他“不仁不聖”,那天命也就歸不了他了! 這是罵語巧說。

    這全是痛斥雍正不仁不聖。

     但為何單标“仁”“聖”二義? 不是别的,正是他家懷念的“先皇”康熙大帝,老皇上。

    因為,老皇的“廟号”正是“聖祖仁皇帝”! 雪芹是向讀者宣言——好一個不仁不聖的假冒皇帝——天命會歸于他嗎?絕無此理。

     我揣度,八十回後佚文中,還會有罵雍正的妙文。

    是雍正害得雪芹家亡人散,無衣無食,流落荒村,貧困一生。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