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没有任何御医为秦可卿看过病

首頁
    要想想,寶玉有病,請大夫看就是了,賈母為什麼陪着?這回顯然是賈母以自己有病為名把這位王太醫請了來,然後“順便”給賈寶玉看病。

    所以王太醫來了之後王夫人、薛姨媽、寶钗等都回避了,而賈母端坐在寶玉身旁。

    這樣王太醫給賈寶玉看病就順理成章了。

     除了上面六條直接證據外,《紅樓夢》還有一些間接證據也可以證明,一般大夫也被稱為“太醫”,太醫和禦醫不是一回事。

    比如六十九回寫到尤二姐懷孕,又因為受氣,生了病。

    賈琏本來打算請王太醫來,這位王太醫看來就是給晴雯治病挺有本事的那位,屬于“每常來”的,随請随到,平時不給錢,而是每年四節送禮的那位。

    “誰知王太醫亦謀幹了軍前效力,回來好讨蔭封的”,已經走了。

    可見這位王太醫确實不是太醫院的禦醫。

    禦醫已經是無上光榮了,用不着參軍,也不是自己想參軍就能夠離開太醫院的。

    清代是滿族以武力征服全國的,所以格外獎勵軍功,軍人地位高,封妻蔭子光宗耀祖的機會也比文臣多。

    那位王太醫自己挂牌當大夫醫道高明隻能成為名醫,當軍醫當得出色則容易得到官位。

    封建社會是官本位,所以有錢人都願意花大把大把的銀子買官,哪怕是個虛銜也好。

    從雍正三年開始,武職八、九品的,其父母也可以受到封号。

    如果升到七品以上,那麼妻室和祖父母都能夠受封。

    那是何等榮耀!所以王太醫參軍了,于是賈琏隻好另外找人。

    小厮們“請了個姓胡的太醫,名叫君榮”,結果這位胡太醫說尤二姐不是胎氣。

    尤二姐服了他的藥之後,當夜就流産了,出血不止,昏迷過去。

    賈琏趕緊另外找大夫,“一面命人去打告胡君榮。

    胡君榮聽了,早已卷包逃走”。

    這位被稱為“胡太醫”的胡君榮很可能就是給晴雯下虎狼藥的那位胡庸醫。

    這胡君榮要真是太醫院的禦醫,一則水平不會這麼低,連懷孕都診斷不出來;二則萬一診斷失誤,賈琏也輕易不敢告他;三則當禦醫的也不會為這點事就卷包逃走,那朝廷非發海捕文書(通緝令)抓回來斬首不可。

    所以賈琏打算請和先後請來的三位太醫,沒有一個是禦醫院的禦醫。

    因此也可以證明,“太醫”隻是人們對大夫的尊稱。

    至于禦醫,當然被尊稱為“太醫”,因為禦醫院就叫太醫院。

    不過這還不是唯一的尊稱,比如,賈母就稱那位六品正宗王禦醫為“供奉”,因為當時有各種專長在朝廷供職的都叫“供奉”。

    王太醫不是一般大夫,是有品級的,所以賈母稱他為“供奉”,表示尊敬。

    給秦可卿看病的那些太醫中顯然沒有給賈母看病的這位王太醫。

     總而言之,沒有任何一位禦醫給秦可卿看過病。

    從給秦可卿看病的所謂“太醫”中,不能發現任何支持她有什麼神秘出身的線索。

     順便說一下,《紅樓夢》中好幾次寫到醫生來給這個那個看病,曹雪芹對不少醫生十分不敬,不是醫術太次,就是醫術醫德兩差。

    給秦可卿看病的多數大夫是草包,隻是其中的一處表現而已。

    五十一回幹脆回目就用“胡庸醫亂用虎狼藥”。

    回目雖然稱他為“胡庸醫”,叙述中卻隻稱作“大夫”,沒有說他姓什麼。

    這位胡大夫有可能就是後來耽誤了尤二姐而卷包逃走的那位胡君榮。

    他開的方子連賈寶玉都看出不對頭,生氣地說:“該死,該死,他拿着女孩兒們也象我們一樣的治,如何使得!憑他有什麼内滞,這枳實、麻黃如何禁得。

    誰請了來的?快打發他去罷!再請一個熟的來。

    ”于是趕緊讓人去請了那位後來參了軍的王大夫來。

    這位王太醫果然不錯,“說的病症與前(胡太醫)相仿,隻是方(子)上果(然)沒有枳實、麻黃等藥,倒有當歸、陳皮、白芍等,藥之分量也較先減了些”。

    晴雯服了藥果然好了些,雖然為了墜兒偷簪子生氣,又掙紮着為寶玉補裘累了,有點反複,經王太醫改方子後不久就痊愈了。

    給賈母和寶玉看病的禦醫也姓王。

    而兩個特别差勁的大夫都姓胡,這似乎不是巧合。

    我猜想,曹家曾經與一位有本事的王大夫有過交往,所以《紅樓夢》裡兩位王大夫都确實不錯。

    而曹雪芹或者他的家人恐怕受過庸醫的耽誤,尤其是有一位胡大夫醫德醫術兩差,所以《紅樓夢》裡好幾處寫到庸醫誤診,特别是兩次提到胡庸醫的惡劣表現。

    曹雪芹在小說中也挖苦那些江湖郎中,這大概也是曹雪芹借機宣洩一下胸中的怨氣吧。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