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宝钗的优点被说成缺点

首頁
    行都被賦予了明确的目的性和虛僞奸詐的色彩。

     寶钗判詞“金簪雪裡埋”,首先自然是指薛寶钗的名字和冷美人的個性,但是對于“埋”的理解卻不盡相同。

    有一些人認為這正是她“奸詐”,“深藏不露”,“觊觎寶二奶奶寶座”的意思。

    紅研所本注釋說:“暗寓其結局之冷落與凄苦。

    ”此說很是。

    不過我認為這個“埋”,和蘅蕪苑進門處大石頭與各式石塊“竟把裡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有相通之處,暗示她的性格相對地比較内向,比較有涵養。

    這正是中國傳統文化内斂式特點在她性格中的體現。

    之所以強調這種内向是相對的,是和湘雲、黛玉、探春等相比而言,其實她比迎春要外向。

    薛寶钗畢竟是個還不到十五虛歲的女孩,我們不要把她看得太老練,她沒有那麼多陰謀,她全都是陽謀。

    不過她比較有涵養,比如三十回寶玉說寶钗像楊貴妃什麼的,黛玉“聽見寶玉奚落寶钗,心中着實得意”。

    寶钗十分生氣,但是忍了,隻是借機稍稍說了幾句。

    如果換了黛玉,那是非哭不可了。

    這種玩笑原本不必過于認真,何況都是親戚、好友。

    從接受美學,接受心理學的角度看,現代人對薛寶钗身上的可接受的東西要更多一些。

     寶钗關心人決不止于賈母等老一輩,她之所以能夠“大得下人之心。

    便是那些小丫頭子們亦多喜與寶钗去頑”,是和她“行為豁達,随分從時”,很會體諒人,時常替人着想分不開的。

    三十二回寫到襲人請湘雲幫着做一些針線活,寶钗知道了,悄悄告訴襲人,說最近才知道湘雲在嬸娘家“一點兒作不得主”,在家裡做活很累,“做活做到三更天”。

    襲人很後悔給湘雲又一次添了麻煩,寶钗就主動替襲人來做。

    她對湘雲和襲人的幫助是很真誠很主動的。

    三十六回最後寫到湘雲由于嬸娘家派人來接她回去,她舍不得離開榮國府,尤其是大觀園,“眼淚汪汪的,見有他家人在眼前,又不敢十分委曲”。

    寶钗很細心,考慮得很周到,她“心内明白,他(湘雲)家人若回去告訴了他嬸娘,待他家去又恐受氣,因此倒催他走了”。

    寶钗十分理解湘雲的兩難處境,所以湘雲來了,就邀請她和自己住在一起。

    寶钗善待湘雲的這些細節,還值得我們從另外一個角度去思考,那就是寶钗并沒有“觊觎”、“争奪”寶二奶奶“寶座”的想法。

    如果她真有這個“陰謀”,那麼她就會把湘雲當成一個極具威脅力的情敵,而她絲毫也沒有。

     在群體中生活,善于關心人是一大美德,而這是寶钗的一個突出優點,而且是出于真心。

    四十八回她主動提出讓香菱搬進大觀園和她一起住,就是因為她早就看出香菱對園子裡的生活羨慕得很,所以正好趁薛蟠外出,借口買丫鬟不知底細,讓香菱進園子給自己做伴。

    香菱一開始就提出要寶钗教她作詩。

    寶钗考慮問題非常周到,她讓香菱先從賈母那裡起,對長輩和其他人都去一一問候。

    如果别人問起她怎麼進園子來了,怎麼回答得體,都做了關照,從而為香菱在大觀園中自由自在地生活創造了最重要的條件。

    而這幾個月是香菱被拐後十幾年中最快樂的一段時光。

    寶钗這種對人真誠的關心也體現在對邢岫煙因為缺錢而當了綿衣的事情上。

    五十七回寶钗對邢岫煙的各種關照是很令人感動的。

    尤其是那當票失落,幾經轉手,到了寶钗手裡,寶钗注意保密,以免傷害了邢岫煙。

    這些都是寶钗為人忠厚之處。

     寶钗對黛玉的關心盡管是出于封建道德觀念,但态度是真誠的,自以為是為了黛玉好,不是存心害她。

    好人好心做壞事,這是寶钗的悲劇意義所在。

    我在别處已經分析過,不再重複。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