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徐州與陶謙、劉備關系都不大,真正能左右徐州局勢的人是陳登。
按照漢朝的制度,地方官員不能在出生的州任職。
這是為了防止強大的地方割據勢力的形成。
盡管是朝廷任命的官員,但到了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做官,還是不得不尋求當地地方勢力的支持,選用當地名士做幕僚。
結果到了東漢後期,中央政權衰弱而地方勢力加強,于是有了幕僚架空長官的趨勢了。
為了遏止這種趨勢,地方官普遍選用自己的同鄉出任職位較低但掌握軍權的屬官。
陶謙在徐州的情況即是如此。
陶謙是丹揚人,屬下分為以陳登為首的徐州人把持的高級幕僚,以曹豹為首的丹揚同鄉充任的低級軍官兩派。
徐州派内又分為兩個階層。
一是以陳登、趙昱為首的名士,一是以糜竹、孫乾為首的庶族。
陶謙統治徐州的政策是丹揚派牢牢控制軍權,拉攏庶族派,架空名士派。
趙昱被明升暗降派到前線的廣陵當太守,陳登更是處于半隐居狀态。
在州中執事的是身份不高但有雄厚财力的糜氏兄弟、孫乾等人。
而軍權始終掌握在曹豹、沈耽、章诓等同鄉手中,重要的賦稅運輸的任務同樣由同鄉笮融擔當。
最後,笮融還在陶謙的授意下殺了趙昱。
陶謙在世時,丹陽派占優勢,控制了徐州的局勢,徐州内部矛盾并未激化。
在曹操虎視徐州,并在軍事上取得巨大成功時,陶謙去世。
陶謙死前并未指定繼承人,他的兒子不具備在亂世闖蕩的能力,丹陽派中也無出類拔萃的人物。
陶謙當然不甘心把徐州交給徐州派,更不會把徐州交給劉備,隻有留下徐州這個亂攤子,讓後人去争奪。
陶謙死時,丹陽派剛遭受了曹操沉重的軍事打擊,力量大減。
而且拘于名望和地位,他們無法從内部選出陶謙的繼承人。
但丹陽派掌握着相當規模的軍隊,是徐州不可小視的力量。
而徐州派沒有強大的武裝,如果不管丹陽派,直接從徐州名士中選出一位繼任徐州牧,必将導緻兩派矛盾激化,其結果徐州派也很難占到便宜。
當時兩派僵持不下。
徐州派勢力根深蒂固,丹陽派想消滅徐州派根本不可能。
徐州派攝于丹陽派的軍隊,也不敢跟丹陽派翻臉。
這時,沉寂多年的陳登活躍了起來。
為了解決徐州問題,有一個人進入了他的視線,劉備。
劉備這時正率領一隻部隊寄居徐州。
劉備來徐州之前屬公孫瓒部下,官職為平原相,直屬于公孫瓒任命的青州刺史田楷。
陶謙遭到曹操進攻時,向田楷求救,劉備跟随田楷來到徐州。
随即投靠陶謙而被叛了公孫瓒。
劉備既不屬于徐州派也不屬于丹陽派。
當徐州、丹陽兩派相持不下時,讓中間勢力劉備上台就成了最好的折中方案。
更重要的是劉備握有武裝,一旦上台不可避免的要與丹陽派沖突,陳登就可坐收漁人之利。
所以這樣就不難理解為什麼當陶謙剛死,徐州無主時,陳登馬上慫恿劉備奪取徐州并且為劉備繼任徐州牧而四處奔走了。
徐州庶族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