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窝囊的陈宫

首頁
    到邊讓被殺之時,陳宮害怕受到株連,整天心神不定,所以乘着曹操東征陶謙挺而走險,夥同張邈等人其兵叛亂。

    這實在有點庸人自擾。

    曹操當時和陳宮的交情和派陳宮鎮守東郡等情況看,曹操并沒有懷疑陳宮,所以才會放心大膽的把陳宮和曹操視為心腹的張邈放在兖州而進行二次東征了。

     張邈、陳宮叛亂後,形勢十分有利,陳宮對張邈說:“今雄傑并起,天下分崩,君以千裡之衆,當四戰之地,撫劍顧眄,亦足以為人豪,而反制于人,不以鄙乎!今州軍東征,其處空虛,呂布壯士,善戰無前,若權迎之,共牧兖州,觀天下形勢,俟時事之變通,此亦縱橫之一時也。

    ”應該說陳宮這次的選擇也是用心良苦(有點類似後來的諸葛擇主)。

    欲借助呂布的神勇和當時良好的局面迅速占據兖州,成為天下豪傑,所以等呂布到了兖州後被推為兖州牧。

    不過從事後看,陳宮的這次選擇是失敗的,實屬有眼無珠,窩囊的很。

    呂布為人反複無常,在當時的名聲就不好,加上既無縱橫天下的抱負,又無識才用賢的頭腦,對待陳宮顯然沒有象後來劉備對待諸葛亮那樣的禮遇,使得陳宮不久就意識到自己的失誤。

    史載陳宮“為布畫策,數谏于布,布每不從其計”,想象的出陳宮此時的心态。

    不僅如此,呂布對陳宮的忠誠有一定的懷疑(呂布最終敗亡,由此可見一斑)。

    呂布手下郝萌反叛失敗以後,呂布曾經追問郝萌的同謀者。

    曹性的回答是:“陳宮同謀。

    ”當時陳宮“在坐上,面赤,傍人悉覺之。

    ”臉色非常難看。

    雖然當時呂布沒有深究,但對陳宮還是産生了一定戒心的。

    呂布被困下邳之時,陳宮曾獻禦敵之策:“曹公遠來,勢不能久。

    若将軍以步騎出屯,為勢于外,宮将餘衆閉守于内,若向将軍,宮引兵而攻其背,若來攻城,将軍為救于外。

    不過旬日,軍食必盡,擊之可破。

    ”主意是不錯,呂布表面上也答應了,但呂妻的一番話立刻就讓呂布轉變了:“昔曹氏待公台如赤子,猶舍而來。

    今将軍厚公台不過于曹公,而欲委全城,捐妻子,孤軍遠出,若一旦有變,妾豈得為将軍妻哉!”說到底還是不相信陳宮,從這短短一席話,我們可以想象陳宮在呂布手下的窘境。

    這也注定了不久以後的白門樓兵敗被殺的結局。

    郝萌反呂,陳宮會是同謀嗎?我看不象。

    以陳宮“剛直烈壯”的性格、後來在白門樓對呂布的指責和慷慨赴死的态度來分析,顯然有點“怒其不争”的意味。

     陳宮之死,非常悲壯。

    曹操對陳宮的大度是顯而易見的。

    三番五次暗示陳宮投降,陳宮卻是一心求死。

    不過,所謂“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親”和“将施仁政于天下者不絕人之祀”這一席話,也隐約之間透露出陳宮對曹操的期望。

    之所以一心求死,可能是顯示名士氣節:與其搖尾乞憐而遭人唾罵,還不如大義凜然、慷慨就義,陳宮這樣做也符合其“剛直烈壯”的性格。

    (不過這話又說回來,在當時的環境下,所謂名士、勇将投降變節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并沒有什麼值得唾罵的,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

    )。

     最後,陳宮自己邁向了刑場。

    估計此時的他在總結自己一生的時候,會說出這樣一句話:“真是窩囊!”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