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五)从官渡到赤壁

首頁
    東漢建安四年(公元199年),雄踞河北的袁紹才滅掉老對手公孫瓒,就開始準備南下襲擊許昌,把漢獻帝捏在手裡。

    袁本初不是白癡,雖然預見力不夠,可是曹操尊奉天子以後得到的諸多好處,他可都一一看在眼裡。

    不行,我是新時代的老大,你曹操光給個大将軍的虛名給我可不成! 曹操聞訊,首先進軍黃河南岸的黎陽,修築公事,防備河北軍的侵攻。

    他屯田的成果剛剛顯現,尤其是,關中基本平定,李傕、郭汜都被手下砍了腦袋來投降他,新負責關中事務的幕僚衛觊獻上各郡縣買犁買牛,供給百姓墾荒的建議,也才剛剛開始——可不能在這個時候前功盡棄。

    袁紹呢?前一年還餓得士兵都采桑葚為食,和在淮南撈螺絲裹腹的老弟袁術相映成趣(這就是窮兵黩武,不恤民力的下場),現在終于結束了長年的幽州之戰,開始積草屯糧,腰杆一下子硬了起來。

    而袁術被曹操、劉備打敗,隻好這輩子第一次向老哥服輸,請求收留——不過跑到半道就OVER了,真乃天不佑惡人也! 袁紹還是很穩健的,一方面南結徐州劉備,給曹操背後捅了一刀,一邊積聚實力,并不着急進攻。

    曹操松了口氣,急忙派重兵扼住官渡要沖,并且于第二年親自揮師東進,趕跑劉備,逮了關羽。

    劉備跑去袁紹處哭訴,袁紹也正好感覺時機成熟了,于是聚集大軍,直向黎陽殺來。

    曆史上著名以少勝多的官渡大戰,就這樣開始了。

     前鋒接觸戰在白馬展開。

    袁紹派郭圖、淳于瓊和顔良去進攻曹操方的東郡太守劉延,而自己率領主力,在黎陽做好渡河準備。

    曹操往救劉延,采納荀攸的建議,耍了一個花招。

    他直指延津,作出偷襲袁軍後方的假象。

    袁紹恐怕大本營兵力不夠,急忙抽調顔良等人的部分兵馬回援。

    曹操趁機以精銳部隊奇襲白馬,大敗并且砍掉了顔良。

     雖然初戰得勝,解了白馬之圍,但是衆寡之勢沒有改變,曹軍數量仍然小弱,曹操就勒令白馬附近的老百姓向西搬遷,免得落入袁紹之手(前面說過了,農民數量是強國的關鍵)。

    袁紹終于渡過了黃河,在後面緊緊追趕。

    到了延津以南某個地方,曹操停了下來,不但停了下來,還命令大家下馬休息,把辎重糧食随便扔在道路上。

    時候不大,袁紹前軍五六千騎兵出現了,領兵的是劉備和文醜。

    袁軍紀律渙散,看曹軍沒有防備的樣子,就放了心先搶辎重要緊。

    曹操突然發動攻勢,又把文醜給宰了。

    然後他就退守官渡,袁紹則進軍陽武。

     對于官渡大戰,雙方的軍力比,演義中的七十萬對七萬當然是誇張啦,可是史書上給的數字卻也不可信。

    古來征戰勝利,從來虛報殺傷人數,同時大幅度壓縮己方實際前線兵力,已經成為慣例了。

    做史者稍微疏忽一下,也往往信以為真。

    按《三國志》本傳記載,袁軍十餘萬,屯營東西數十裡,而曹軍不足萬人,隻有戰馬六百來匹。

    對此,裴松之作了很好的批評和分析,重點包括—— 曹操起兵的時候就有五千人,後來收了青州黃巾三十萬,從來打仗勝多敗少,就算分兵守護各地,主戰場上人也不應該這麼少啊。

    如果雙方兵力對比真的達到十比一,袁紹大可包圍住曹軍,何必相持陣地戰呢?更怎麼可能允許後來徐晃劫袁軍糧草、曹操火燒烏巢等事情發生——這不正說明對比曹軍,袁軍兵力也不夠多線布陣嗎?戰争結束後,據說曹軍殺死了袁軍七八萬人,七八萬人奔逃,七八千人追都追不過來,怎麼殺法?最後,《鐘繇傳》記載,鐘繇運了兩千多匹馬給曹操,可是說曹操隻有六百騎兵,馬都哪裡去了?(依俺推測,有兩種可能:一,曹軍糧草不足,軍馬都宰了吃了;二,曹營戰将千員,一人兩匹馬就……哈哈哈哈)。

     因此,現在普遍認為,當時官渡主戰場,袁紹有十萬兵,曹操有七八萬兵,雖然确有差距,但不是傳說中那麼恐怖。

     袁紹大軍壓進,打了幾個勝仗,終于來到了官渡。

    他以強弩攢射曹營——袁軍的弩手是有名的,當初在界橋,就是用這招破了公孫瓒的“白馬義從”。

    曹操打不赢袁紹,一時氣沮,打算撤兵,多虧荀彧一封書信勸住了。

    袁紹看正面戰場無法短期取勝,就派劉備去汝南,聯合劉辟打遊擊戰,騷擾曹操後方。

    史書上說“汝南黃巾劉辟等叛曹公應紹”,用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