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章 缺标题

首頁
    中平元年(184),靈帝遣左中郎将皇甫嵩、右中郎将朱俊統兵四萬征剿颍川黃巾,随後又遣騎都尉曹操率兵增援。

    三将打敗颍川黃巾。

    皇甫嵩、朱俊乘勝進讨汝南、陳國等地黃巾,悉破之。

    皇甫嵩、朱俊封鄉侯,曹操遷濟南相。

    皇甫嵩字義真,安定朝那人,好《詩》、《書》,習弓馬,世代統兵駐邊關。

    朱俊字公偉,會稽上虞人,英才俠義,任過縣令、刺史等職。

    曹操字孟德,沛國谯縣人,是宦官曹騰養子曹嵩子。

    曹騰因立桓帝有功,封費亭侯,遷大長秋。

    曹騰死,曹嵩嗣。

    曹嵩中平年間花錢做過數月太尉。

     《三國志·武帝紀》曰:曹操少機敏善權,任俠放蕩,不治行業,故世人未之奇也。

    惟梁國橋玄、南陽何颙異焉。

    橋玄謂曹操曰:“天下将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在此,裴松之注引了《魏書》、《世語》及孫盛《異同雜語》裡的一些說法。

    《魏書》曰:太尉橋玄,世名知人,睹曹操而異之,曰:“吾見天下名士多矣,未有若君者也!君善自持。

    吾老矣!願以妻子為托。

    ”《世語》曰:橋玄謂曹操曰:“君未有名,可交許子将。

    ”曹操乃造許子将,許子将納焉,由是知名。

    孫盛《異同雜語》雲:曹操才武絕人,莫之能害。

    博覽群書,特好兵法。

    嘗問許子将:“我何如人?”許子将不答。

    固問之,答曰:“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曹操大笑。

    《後漢書·許劭傳》曰:許劭字子将,汝南平輿人,有高名,好核論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題,故汝南俗有“月旦評”焉。

    曹操微時,常卑辭厚禮,求為己目。

    許劭鄙其人而不肯對,曹操乃伺隙脅之,許劭不得已,乃曰:“君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

    ”曹操大悅而去。

     橋玄異曹操是有原因的。

    《三國志·文帝紀》曰:熹平五年(176),沛國言黃龍見谯縣,光祿大夫橋玄問太史令單飏:“此何祥也?”單飏曰:“其國當有王者興。

    不及五十年,龍當複見,天事恒象,此其應也。

    ”光和元年(178)十二月至二年三月,橋玄任太尉。

    可見,橋玄是為光祿大夫時聞沛國将有王者興,後為太尉時睹曹操而異之的。

    曹操生于桓帝永壽元年(155),熹平末、光和初時二十歲出頭。

    橋玄認為漢室已衰,曹操将是取代者。

    至于許劭評價曹操,我贊同孫盛的說法。

    曹操少時确實頑鄙,許劭以此輕之,有可能。

    但許劭識人,不在橋玄下,重看曹操更有可能。

    《三國志·吳書·劉繇傳》注引袁宏《漢紀》曰:劉繇與孫策争江東,許劭勸劉繇北連曹操,劉繇從之。

    說明許劭對曹操有好感。

    《後漢書·何颙傳》曰:何颙見曹操,歎曰:“漢家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

    ”《三國志·武帝紀》注引皇甫谧《逸士傳》曰:曹操為布衣,汝南王俊稱其有治世之具,能濟天下,建桓文之功。

    說明識人者必具慧眼。

    所謂識人即觀其表而知其裡也。

    不管怎樣,就曹操一生所為來看,孫盛記的既能說得通也與事實吻合。

    就曹操的才識,他若在清平裡,應該是個能臣,難為奸賊,但他恰逢亂世,遂有所圖謀。

    漢室已亂,橋玄信天命,自謂曹操将立,許劭則谏其勿為奸雄為好。

    曹操深感橋玄知己,奮除群雄,挾持獻帝,但他亦未忘許劭之言,至死未有易代。

     曹操任濟南相,罷貪官,免污吏,郡界肅然。

    朝廷征其為東郡太守,他因朝廷政亂而不就,稱疾歸鄉裡,春夏讀書,秋冬狩獵,以自娛樂。

    中平末,靈帝置西園八校尉(注一),又征其為典軍校尉,乃就征。

     北中郎将盧植與張角作戰,靈帝遣宦官左豐詣軍觀勢。

    有人勸盧植宜賄賂左豐,盧植不肯。

    左豐還言盧植畏敵不進,靈帝怒,免其官,拜董卓為東中郎将,代讨張角。

    盧植字子幹,涿郡涿縣人,博識有志,任過太守、尚書等職。

    董卓字仲穎,隴西臨洮人,少好俠,力大性猛,任過校尉、太守等職,數讨羌胡。

    董卓不敵張角,軍敗而還。

    靈帝诏皇甫嵩進讨。

    張角病死,其弟張梁、張寶率領黃巾軍。

    皇甫嵩先後打敗張梁、張寶,并斬之。

    黃巾主力雖被打敗,但各地散軍仍繼續戰鬥。

     皇甫嵩既破黃巾,威震天下。

    漢陽閻忠說皇甫嵩曰:“天道無親,百姓與能。

    将軍兵動若神,電掃黃巾,威震本朝,風馳海外。

    身建高人之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