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番外篇第三节:90后教育之高考天问

首頁
    
在12年高考完畢之際,湖南電視台出了一位敢于正面抨擊教育的老師:鐘山老師。

    在一段不到13分鐘的視頻中,鐘老師慷慨激昂質問高考重要性,高考這一次躍龍門的機會真的就那麼重要嗎?地方教育各地的分數線若幹年後差距到底有多大?現在的清華北大還是不是當初數一數二的名校嗎?一個簡單的教育問題為何讓中國如此難堪?如此的素質教育:少年強則國強到底能不能實現?
高考真的就那麼重要嗎?
高考往往會發生很多感動與辛酸的事,但是高考大家很多看到的是所謂的感動而看不到辛酸。

    "為了孩子高考毒死青蛙的,考生家長組成人牆攔車的,父母去世為了孩子高考隐瞞的,鄉村中學高考壯行,校長祭旗學生含淚的,考生遲到兩分鐘母親下跪的。

    "我們來反思一下,一個考試真的有那麼重要嗎?大家或許會認為這是一種感動,甚至是說為了孩子父母可以付出一切。

    
我們換個角度來說:每年都有的高考,甚至是去複讀也隻是為了能夠考上高分,為了跳躍那所謂的龍門。

    全國尤其是農村人,他們一貫的知道隻有高考才能改變命運,是寒門學子扭轉人生的重要轉折點,"沒有高考,你打的過富二代嗎?"這樣的标語想必在各大鄉鎮高中那是數不勝數。

    為什麼一個高考就能讓大家如此瘋狂?一個所謂的高考就能讓你生死兩重天嗎?
高考真的有那麼公平嗎?
高考一個國家的統考,卻在每個地區都展現了不一樣的起步點,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安徽每7826名考生中能有1名考上北大,北京每190名考生就有1名考上北大;大家不難發現北京考生考上北大的幾率是安徽考生的41倍,是廣東考生的37.5倍,是貴州考生的35.4倍,是河南考生的28倍。

    這樣算下來北京大學是北京人的大學,複旦大學是上海人的大學,這還有公平可言嗎?
在視頻中有這樣一個故事,這個故事也就是彰顯了我所說的地方教育分數線,導緻了若幹年後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故事是這樣的:一個湖南的小夥子,在上海的建築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