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舞台上揮灑星光的歌手,與使勁起哄的粉絲們一道所營造的氣氛,就相當令人震撼了!”
蘇紫雲表情一愣,面對倆人的揶揄倒并不尴尬,笑着解釋說:“名人現象本是社會民主化和平民化的産物,從某種程度上也可說是一種進步,它是一種整合和維系社會的有效力量。
隻是當它與市場經濟一結合,奇迹就發生了。
在當今的商品社會裡,隻要人們有需要,市揚就能迅速地生産出來。
當民衆廣泛地信仰失落和精神迷惘之際,某種能撫慰焦慮體現歸宿感的替代品就有了市場需求。
一些洞若觀火的玩家借鑒國外和港台的模式,與心領神會的媒體一拍即合,就适時地推出了一款特殊的消費品:名人,一種迄今為止看起來最人性化的商品。
”
江雅婷抿嘴一笑,調侃道:“人們起初是情有所寄,繼而瘋狂癡迷,觀衆的反應空前熱烈,收視率直線攀升,鈔票也滾滾而來。
好事者興奮之餘大幹起來,他們深知民衆喜新厭舊的心理,從零星制作迅速邁入批量生産。
如今造星公司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名人消費成了拉動經濟的重要杠杆。
現在我們巳經遠離了幾張單調的面孔籠罩一代人的日子,而進入了無數臉旦争奇鬥妍各領風騷三、五天的激情歲月,流水的名人鐵打的觀衆,共同打造了當今大衆文化的盛世奇觀!”
石磊搖了搖頭,轉向陳雨荷,感歎地說道:“名人文化的本質就是娛樂崇拜,社會需要娛樂來分散人們對日益不平等和無意義生存等痛苦事實的關注。
它導緻一種淺簿和浮華的商業文化的統治,極力掩飾着文化瓦解這一敗絮其内的隐患。
名人文化無法産生深刻的價值,任何一種趨向卓越的努力都會被這種本質上是商品化的力量所扼殺。
它的底線是利潤,除了賠本的買賣沒有禁區。
它從歌壇影壇體壇這些天然的根據地四處出擊,如今竟長驅直入攻進了學術界,在學術講壇上也淘到了第一桶金。
文化工業超強的複制力啟動後,大家就在各地電視節目上看到形形色色的‘大師’們紛紛登場亮相了。
轉瞬間我們似乎一躍而成了超級的文化大國,談學論術蔚為時尚,至于孔子和莊子究竟想說什麼倒不必深究。
這些充滿時髦趣味的表演香軟可口,最重要的是感觀的娛樂和思想的放松。
這些在學術上行迹可疑的文化名星們經過媒體的精心包裝,有效地助長了人們一舉成名的渴望,使那些坐在冷闆凳上苦讀的學人也想入非非起來。
”
他環顧了大家一眼,見都在低頭沉思,于是喝了一大口茶,繼續說下去:“名人文化刺激了人們成名的欲望,如今成名的誘惑是如此之強烈,充分體現在一些選秀節目中。
無數少男少女從課桌上直撲‘秀場’,早早展開了一步登天的拚博。
成功者稚嫩地擺出大腕的派頭好不得意,落敗者以淚洗面家長捶胸,那些搖旗呐喊的粉絲們在乍喜乍憂中聲嘶力竭,如同被一場瘟疫襲擊了一般。
在這一幕幕瘋狂的鬧劇中,我們從這些孩子們身上看到的未來更加撲朔迷離,令人憂慮不安。
”
一時大家都陷入了沉默,半晌,蘇紫雲仿佛從睡夢中醒來,嘴裡喃喃說道:“你說得也很有道理,我們這些媒體從業者應該深刻反省!”
談話又轉到《文藝沙龍》這檔節目上來了,隻見蘇紫雲忽地歎了一口氣說:“《文藝沙龍》節目很可能要被取消了。
”
“為什麼?”江雅婷瞪大了眼睛。
“《文藝沙龍》節目是台裡專門撥款弄的一檔節目,沒有廣告收入。
上面有人認為沒有經濟效益,打算砍掉它。
”蘇紫雲解釋道。
大家一聽,首先是面面相觑,繼而憤怒地聲讨起來。
盡管蘇紫雲試圖向大家解釋台裡的一些苦衷,但幾人仍然是一副義憤填膺狀。
末了,張宏道問道:“做這檔節目一年需要多少錢?”
“三十萬。
”蘇紫雲答道。
張宏道沉吟片刻後說道:“這樣吧,我公司每年贊助這個節目三十萬,我沒别的條件,隻要求每期節目片尾打上由我公司和懿文書店共同贊助的字幕就可以了,怎麼樣?”
“真的!”蘇紫雲又驚又喜。
“是真的。
”張宏道鄭重地表态道。
“那太好了!謝謝你!我回去後馬上就去跟台長彙報!”蘇紫雲一臉興奮道。
……
當蘇紫雲與大家熱情地告别離去後,石磊問張宏道:“你知道蘇紫雲是誰的女兒嗎?”
“不知道!”張宏道搖了搖頭。
石磊略帶嘲諷地笑道:“她的父親就是蘇彤副省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