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下午兩點半,張宏道如約來到省衛視台那座造型頗具後現代風格的大廈。
他是第一次來這裡,好在司機小朱來過幾次,所以路上很順利。
下車後,姚麗珍吩咐小朱去找地方停車,叮囑他不要走遠了,能随叫随到。
小朱平素就有點怕姚麗珍,現在姚麗珍又成了自己的頂頭上司,就更加不敢造次了,倒蔥似地直點頭。
大門口有兩個武警在看守,姚麗珍跟着張宏道目不斜視地走了進去。
前廳有兩個工作人員正在櫃台前為來訪人員登記,姚麗珍上前與其中一位工作人員交涉幾句後,這位工作人員打了一個電話,并告訴他倆蘇紫雲會馬上下來。
不久,蘇紫雲出現在前廳裡,與他倆熱情地邊寒暄邊進了電梯,當張宏道把姚麗珍介紹給蘇紫雲認識時,倆人都恰到好處地表現出一種親近之意。
到了八樓,三人出了電梯。
這是一間巨大的辦公場所,室内整整齊齊分隔成許多的辦公區域。
蘇紫雲邊走邊說道:“劉副台長正有點事在處理,先去我辦公室坐坐吧。
”
姚麗珍看見一側牆邊一字排開大約有十幾個電話亭模樣的東西,裡面都有人在忙碌着,不由好奇地問道:“蘇姐,那邊都是幹啥的?”
“那些都是編輯機,是用來編輯音像資料的。
”蘇紫雲笑道。
“我發現你們台裡的工作人員絕大多數都是非常年輕的人啊!”張宏道轉頭對蘇紫雲驚訝道。
“是的,現在如果年齡超過了三十歲,台裡一般不會錄用為采編人員的。
”蘇紫雲回答道。
張宏道皺起眉頭陷入了沉思。
蘇紫雲并沒有單獨的辦公室,而是五個人合在一起辦公。
坐下後,姚麗珍與蘇紫雲倒像是一見如故,倆人叽叽喳喳地聊了起來。
“這裡既忙碌又安靜,我喜歡這種氣氛!”姚麗珍說。
“呵呵!忙的時候像打仗似的,經常要出差,乾坤颠倒,年紀大的都受不了。
”蘇紫雲自嘲似地說。
“那你們的待遇應該很不錯吧?”姚麗珍笑道。
“不是外人想象的那樣,其實我們這個節目的工作人員的待遇是很差的,因為沒有廣告收入,采編人員的收入都很低,《文藝沙龍》這檔節目能維持這麼多年,台裡也是很不容易的。
劉副台長也是操了不少的心,竭力在設法保住這檔高品位的文化節目。
”蘇紫雲解釋道,神情有些黯然。
蘇紫雲談到的這些情況,讓張宏道頗感詫異。
原以為作為副省長蘇彤的女兒,蘇紫雲在衛視台一定身份也不一般,會有一些特殊的待遇,現在看來實際情況并不是那麼回事,不過,這倒與傳言中的蘇彤副省長非常清廉的形象頗為合拍。
他正沉思間,蘇紫雲突然站起來說:“劉台長來了!”
張宏道朝門口望去,隻見一位戴着金絲眼鏡,步伐從容,面相儒雅年若四十多歲的男人出現在視線中。
張宏道和姚麗珍也忙站起身來,露出微笑望着來人。
劉副台長1米76左右的個子,不胖不廋,面相英俊,看上去頗具親和力。
蘇紫雲為雙方作了一個簡捷的介紹後,劉副台長熱情地對張宏道說:“請兩位到我辦公室去聊聊吧!”然後又對蘇紫雲點點頭道:“小蘇也一起來!”
四人在過道上行走時,許多人望了過來,劉副台長不時與一些工作人員點頭打招呼。
進了電梯後,劉副台長對并肩站在他右側的張宏道詢問道:“聽張總口音,莫非是D市人?”
“是的,劉台長的口音也很像D市人呀!”
“對!對!我也是D市人。
”
“哈哈!”倆人同時開心地笑起來。
D市是省内區域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尤其在本省政商兩界人才輩出,D市人老鄉觀念比較重,喜抱團,故常被人戲稱D語系。
倆人老鄉關系一經确認,張宏道與劉副台長之間就馬上就變得既親熱又有點随便了。
到了十樓出了電梯,劉副台長帶着他們徑直來到自己頗為氣派的辦公室。
剛坐下,蘇紫雲就主動為大家端茶遞水。
張宏道與劉副台長之間首先聊起了省裡一些D市名人的趣聞,當談到倆人都熟絡的一位老鄉某廳廳長時,劉副台長說:“前天幾位老鄉在一起吃飯時,他還說到這幾年D市市政建設進展飛速,想必張總在其中也居功至偉吧,哈哈!”
“哪裡,哪裡,談不上多大貢獻,不過去年的新城路倒是由我們公司修建的。
”
“哦!這條道路我看了,修得很漂亮,又寬又直。
”
倆人又閑聊了一會兒後,劉副台長轉入了正題,他收斂起笑容,向張宏道介紹了《文藝沙龍》這檔節目的情況,對張宏道願意贊助這檔節目表示歡迎和感謝,同意在每期節目片尾用字幕的形式打上由宏通路橋公司和懿文書店共同贊助的内容。
張宏道則表達了自己對高雅文化堅定支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