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地上,昏死過去了。
小東慌了,趕忙走向前去,推了推婆婆。
婆婆沒有醒。
小東猶豫了一下,思量着面前的事。
病了,凍的,還是餓的?才開始,他猶豫不決,是否要将婆婆抱進自己的馬架子。
後來,看着一動不動的老婆婆,躺在冰冷的雪地上,可憐巴巴的,不忍心,他還是把婆婆抱了起來,進到屋子裡,放在自己睡覺的土炕上。
他見婆婆一個勁的顫抖,很冷的樣子,又把破棉襖和那塊棉絮蓋在婆婆的身上。
婆婆仍舊沒有醒,仿佛死去了一般。
“婆婆,婆婆,你怎麼了?”小東喊道。
但是沒有回答。
那婆婆躺在炕上,仿佛動了一下。
過了好一會,可能是馬架子裡較高的溫度,溫暖了婆婆的身子,婆婆逐漸地醒了過來。
“餓......我餓!”婆婆睜開眼,望着小東,聲音沙啞。
原來如此,小東明白了,看來是餓的。
他決定先給婆婆做點吃的,而且自己也沒有吃飯。
沒有現成的飯食,隻能現做。
小東從外面拿進陶罐,把剛才木盆裡的水,倒進陶罐裡一些,放在門邊自己砌的竈台上。
雖然剛才小竈裡的火已經點燃,但是因為到下面的山溝裡打水,耗費了老長時間,竈裡的火已經熄滅了。
他用火石、火刀,點起一縷棉絮,吹燃,小心地合在一些細碎易燃的幹草和樹葉上,然後放進竈膛,續上一點幹草,再續上一些細小的樹枝,那火,便轟轟烈烈地燃燒起來。
小東又從馬架子裡間的草兜裡,拿出了一些榛子的顆粒,放進陶罐裡。
他要做的是榛子粥。
榛子粒,是小東沒事的時候,為了吃着方便,早早的剝皮以後,用一塊臼子一樣的石闆,和一塊錘子一樣的小石頭,慢慢地研磨好的。
因為天天沒有事幹,他必須考慮吃的問題,一些工作,就需要提前做。
山核桃,他也是這麼做的,砸碎了以後,剝出仁來,也放在了一個草袋子裡。
那婆婆醒了以後,從炕上爬起來,坐在炕沿邊。
她驚恐地看着小東,心裡特别害怕。
她是一位不速之客,突然闖進了他人的家園,心中充滿了不自信,而且面對的是一個年輕的、蓬頭垢面的男人。
小東不斷地續着柴禾,還在竈膛裡放了一點松香,那火就更加旺盛起來,黑紅色的火苗,竄得老高。
半個來時辰,榛子粥就熬好了。
因為沒有勺子,平時吃飯,小東就用兩截細木棍當做筷子。
這是粥,不用筷子,小東小心地将粥倒進那一隻黑碗裡,來到炕邊,遞給婆婆。
婆婆休息了一會兒,好像是好些了。
見到小東手裡的粥,一下子站起來,一把接過黑碗,兩口就把稀粥喝了下去。
她餓得厲害。
“大兄弟,謝謝你。
我已經好幾天沒吃飯了,請再給我一碗。
”婆婆望着小東,有一些遲疑。
小東沒有猶豫,又去倒了一碗榛子粥。
榛子有的是,秋天的時候,小東到東邊的榛子林裡,撿了十幾筐,現在就存放在馬架子的裡間。
那婆婆也不嫌燙,三兩口又把粥喝了。
小東見此,知道婆婆沒有吃飽,沒等婆婆吩咐,又去倒了一碗,遞給婆婆。
婆婆可能真的是餓壞了,把那一碗粥也喝了。
三碗熱乎乎的粥下肚,那婆婆馬上就有了精神。
她見小東開始吃飯,也是喝粥,而陶罐裡的粥,已經不多了,小東僅僅是喝了一碗,就沒了。
那婆婆有些不好意思起來。
“對不住了,大兄弟,對不住了,我把你的飯吃了!”婆婆真誠地向小東道着歉,他知道了小東是一個年紀不大的小夥子。
“沒事,沒事,還有呢。
”小東平靜地回答。
昨天下午老早就吃了飯,現在已經快要中午了,一碗粥确實不解餓。
每天,小東一般就是兩頓飯,上午一頓,下午一頓。
又不能出門,沒有什麼事幹,隻能天天呆在馬架子裡,沒有什麼消耗,兩頓飯就可以了。
而且完全可以吃飽,沒有饑餓問題。
小東又給陶罐續上水,放上一些榛子,放了一些山核桃,還放了幾塊山蘑,又在竈膛子裡續了幾塊柴火。
他要再做點飯,飯都讓婆婆吃了,他沒有吃飽。
他看着婆婆渴望的眼神,一個勁地盯着陶罐裡的粥,好像是也沒有吃飽。
幾碗粥就把老婆婆救活了,小東心裡有一種滿足。
便問道:“婆婆,你是從哪兒來的,怎麼跑到了這山裡?”
從婆婆口中得知,婆婆來自金洲,也是逃難的,叫翠珍。
他們那地方,日本人和老毛子打得更是邪乎。
她的屯子被日本人占用了,與閨女出來一同逃難,後來走散了,到現在也不知道閨女的下落。
她的閨女叫花姑。
她本來是想去錦州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