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連環,最後以平局收場。
虞理明顯然看出對手棋藝比他高,但他并不氣餒,反而更加開心,慶幸自己遇到了一位高手。
陸玉成被留在虞府用中餐,虞家是世門高族,飲食上頗講究,席上菜肴精緻豐盛。
不過,盡管有米飯,但唐朝的主食以面食為主,更具體地說,是以餅為主,各種餅多達幾十種(其時各種饅頭也叫餅,餅的概念比後世大)。
陸玉成穿越過來已有一段時間了,對此已漸漸習慣。
當時的肉食,以羊肉為主(吃牛肉是犯法要被重判的,豬肉雖有但不太多),而羊肉有個問題就是膻味大,所以能去膻味的胡椒在當時地位極高,價格也非常貴。
唐朝不吃雞鴨鵝肉。
因為在唐朝有的時候,雞鴨鵝等禽肉是不算肉的,這讓陸玉成覺得很奇怪,也很不理解。
至于蔬菜,後世很常見的西紅柿、土豆、青椒、紅薯、洋蔥、辣椒、玉米,唐朝都沒有。
即使現在常見的大白菜(當時叫“菘”)、菠菜(當時叫“波棱菜”)都不算是常見的蔬菜。
白菜是因為品相不佳,菠菜則是剛剛引進價格太貴。
至于做法,當時的做法比較單調,基本就是煮、蒸、烤三種,炒菜要到宋代才有。
所以,陸玉成雖在虞府看到的菜肴很豐盛,但吃起來卻感到味道比後世那些飯店烹饪出來的差了不少。
至于調料。
當時辛香料還是蠻多的,常用的花椒、胡椒、豆蔻、桂皮、陳皮都有了;也有些比較複雜的調料,諸如豆豉、豆醬,蔥姜蒜也都有了;不過味精、雞精這些後世才有的當時是沒有的,辣椒也沒有,這倒讓前世無辣不歡的陸玉成覺得有些不習慣。
在虞府,吃飯頗具儀式感,其間有好幾個仆人前前後後侍候着,大家都嚴格遵守“食不語”的規矩,連活潑調皮的虞書娟也正襟危坐一言不發,席上氣氛有些沉悶。
陸玉成在虞府用過中餐後,便在虞書鴻兄妹陪同下在前院涼亭中聊天。
其間虞書娟突然道:“小郎君的《錦瑟》太美了,能否為奴家也賦詩一首。
”
這是什麼節奏?像這樣每見一個人就被索要一首詩,哪怕是把《全唐詩》全背下來,将來也有點不夠用啊?
他忙不疊地推辭,但小姑娘死纏爛打,他實在拗不過,隻得把李白描寫楊貴妃的《清平調詞》中一首抄給了她: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
虞書娟看後臉上出現一抹羞紅,輕輕地啐了一聲,對他橫了一媚眼,卻又小心地把詩收藏了起來,看得出她其實很開心。
其間,虞書鴻提出請妹妹撫琴一曲,虞書娟倒也大方,從屋裡攜一古琴出來,擺在檀幾上奏起《流水》,她古琴确實彈得好,滴滴清泉、涓涓細流、滾滾長河和洋洋大海的不同景色頗為形象鮮明,意境深遠,引人入勝,耐人尋味。
陸玉成頗沉醉于琴聲之中。
一曲彈罷,他由衷地表示贊揚。
不料虞書娟卻調皮地一笑,也要他撫琴一曲。
尼瑪!什麼情況?考博?陸玉成幽怨地看了她一眼,一咬牙,也不藏拙,取過古琴彈了一曲《梁祝》。
他的古琴學自前世京城某民樂團的一位老琴師,雖造詣談不上如何高超,但頗也中規中矩。
《粱祝》與這個時代樂曲在曲風上有很大不同,其新穎别緻再加之優美悅耳,在這個時代的人聽來尤覺驚豔。
一曲撫完,看着虞書娟迷醉的神情、閃着星星的鳳眼。
陸玉成遙望天際,神情憂郁,裝出一副高深狀。
微風拂過庭院,送來一陣清爽,四周靜悄悄的,虞書鴻眯着眼睛,似乎還沉醉在音樂之中。
良久,隻聽虞書娟輕輕歎了口氣,對他道了一聲再見,就站起身來朝後院走去。
她身材修長,婷婷玉立,走起路來像迎風擺柳,煞是好看。
陸玉成目送她走進内院,心頭忽然升出一股莫名的惆怅。
虞書鴻又攜陸玉成來到他書房,他對陸玉成在儒學和諸子百家上的新穎見解很感興趣也很欽佩,尤其對他引用明代王陽明的“知行合一”學說尤為服膺,倆人為之進行了熱烈的探讨。
其後,又一起交流了書法之道,虞書鴻對他的顔體書法極表稱贊,認為别開生面,有大家的風範,并請他為之書寫了若幹幅,以為臨摹之用。
其間虞理明又來到書房,與他交談了一陣,并對他的書法作品也誇獎了一番。
虞府之行讓陸玉成也獲益良多,虞理明作為江都縣縣令,對揚州城了如指掌,讓他了解到不少政經情況。
與虞家交往使他對江東世家大族的生活和習慣多了一份感性認識,讓他更快地溶入了這個時代。
告辭時,虞理明攜全家把陸玉成送出大門,大家都顯得輕松愉快,隻有虞書娟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