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乘中有五十六科
此卷有十三義
一乘略标義。
六種大乘義。
十種一乘義。
二究竟義。
發菩提心義。
願行二法義。
四弘誓願義。
四無量義。
四攝義。
六波羅蜜義。
二種莊嚴義。
三學義。
忏悔等五法義。
一乘義
一乘義。
玄第三卷别有一科明之。
又法華經勝鬘經并明一乘。
其玄疏中文義廣博。
今此略出一兩文也。
玄雲。
若究竟為言。
中道為乘體。
攝論雲性乘。
若就用為談。
萬善為乘體萬善之中以般若為乘體。
報習兩因取習因為乘體。
報因住生死不取(文)法花方便品疏雲。
大品明其近不取其遠。
故無所得善能動能出。
有得之善不動不出。
此經近遠通說并雲成佛○以有習因值佛菩薩聞說大乘。
生一念無所得信。
是佛道種子。
藉前有所得生後無所得。
故智度論雲。
有所得者是無所得初門故。
言是遠緣也(雲雲)花玄四雲。
乘通因果。
果乘以萬德為體。
因乘以萬行為體(文)義章一乘義雲。
問曰。
乘者人之所行。
三乘人别随人說乘。
乘應定别。
雲何為一。
釋言。
此以理一故爾。
故經中說。
三乘雖異。
同一佛性。
其猶諸牛色雖種種。
乳色無别。
三乘如是。
佛性無别。
性無别故。
證之未圓。
唯一佛因。
證之圓極。
唯一佛果。
是故就實唯一大乘(雲雲)(即由此文淨影亦以理為正因也)又雲。
因雖衆多無出滅道。
果雖無量不出菩提涅槃之德。
問曰。
因行運人至果。
可名為乘。
果德窮滿更無進趣。
雲何名乘。
釋有三義一乘因至果。
果仍因名故說為乘。
二者至果雖無去處。
非是果德不能運去。
如劫盡火更無所燒。
非火不能○三至果中自行雖竟。
化他未息。
乘大涅槃周旋濟度一切衆生故得名乘(文)勝鬘經雲。
一乘道法得究竟法身。
于上更無說一乘法事(文)玄釋雲。
此約用為言。
不言乘體。
不至佛果(文)(此同義章第二釋也)華玄四引唯識論雲。
乘是顯載義。
由真如佛性故出福惠等行。
由福惠等行故出佛果。
佛果載出衆生(文)(義章第三釋同之)花玄二釋果乘義雲。
虛通自在縱任無礙。
目之為乘(文)同第四雲。
果乘但有運化之義。
佛既已出無勞更運。
若縱任自在明運者。
果德具有此運也(文)此縱任義佛果自有運載義也(義章不論此意也)玄一乘義雲。
如來但以一佛乘故為衆生說法。
無有餘乘若二若三。
此文次第列三乘也。
但以一佛乘者。
謂佛乘為第一也。
無有餘乘若二若三者。
無有緣覺為第二。
聲聞為第三(雲雲)義章雲(破别一乘)故經說言。
十方佛土唯一佛乘無二無三○言無二者。
無實大家所對二也。
言無三者。
無權大家所對二乘。
并無權大故言無三(雲雲)(權大實大如章釋之)問。
釋無二無三文。
二師意别。
可會通不。
答。
于此文中。
二釋不同。
不須和會。
然嘉祥意亦明大乘有權有實。
化城品疏并遊意并有其文。
化城疏。
問。
三車中。
大車為是實為是權也。
答。
具有二義。
若道理無二。
唯有一者。
則二是方便。
一是真實○二者○脫珍禦服着弊垢衣。
以是方便得近其子。
此之佛乘亦是方便(文)遊意雲。
問。
今明一乘為是三中一。
為是三外有一耶。
答。
此經始終具有二義。
一者猶是三中一(雲雲)二者一乘非是三中之一。
如信解品說。
長者以方便力密遣二人○脫珍禦服着弊垢衣○即佛乘亦是方便(雲雲)此中一義雲。
遊意不明三車直明佛乘亦有方便。
故統略雲。
三車明義與樹王佛其義不同。
三車通是諸佛立出世乘之大意。
出世唯有三乘。
三外更無餘(文)化城品疏。
且總并舉三車四車二義故。
雲具有二義耳。
又更一義雲。
三車四車是诤論義也。
今正用三車釋文。
然傍有四車意。
實不相違。
故異由來二說相乖也。
所以然者。
大白牛車有二義。
一總喻三身。
此即三車中大車是實。
二正喻法身。
即三中大車是權非實。
但顯應身不顯法身故。
故知牛車有二義也。
應知此約能乘言耳。
實通能所也。
六種大乘義(附性相十法又十無上)
大乘義。
十二門論發初明之。
疏雲。
略以六義釋大。
第一待二乘小故名為大。
諸佛所行實非大小。
但對二乘小。
是故名大。
第二從所至處受名。
所至之處為大。
能至之乘亦名為大。
第三從能乘人受名。
有人言。
乘體是因。
從果受名。
故稱為大。
今明前是因乘。
從果受名。
今是果乘。
當體為因。
如法花雲。
佛自住大乘。
如涅槃雲。
乘涅槃船。
皆是果地之乘也。
第四就用明。
大乘有二用。
一所除用。
謂滅二種生死苦果及五住因。
二能與用。
謂與涅槃因及大涅槃果。
第五從因中之人立名。
此中舉四菩薩者。
前二他方。
後二此土。
總攝一切。
第六就功用立名。
明波若正觀能窮源盡理。
照無不同故稱盡法邊底。
波若既爾。
諸度亦爾。
故名大也(略抄)論雲。
摩诃衍者。
于二乘為上。
故名大乘。
諸佛最大是乘能至故名為大。
諸佛大人乘是乘故。
故名為大。
又能滅除衆生大苦與大利事故名為大。
又觀世音德大勢文殊師利彌勒菩薩等。
如是諸大人之所乘故。
故名為大。
又以此乘能盡一切諸法邊底故名為大(文)(論疏二文相對可見之)疏雲。
地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