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名教抄卷第六

首頁
    疏第五雲。

    釋論明四種僧。

    一有差僧。

    二無差僧。

    三啞羊僧。

    ***淨僧(雲雲)又雲。

    涅槃經文。

    略列三衆破戒雜僧。

    自身持戒。

    而與破戒者往還。

    同共說戒布薩。

    即是破戒愚癡僧。

    大論啞羊僧也。

    清淨僧善持經律等(即論清淨僧也。

    取意略抄)三寶次第者。

    百論疏雲。

    但三寶次第有三。

    一修行次第。

    前法次僧後佛。

    以前有所行之法。

    次修行未滿為僧。

    行滿具足名佛。

    二應迹次。

    前僧次佛後法。

    初厭世出家名僧。

    行行已滿成佛。

    得佛竟方轉法輪故次有法。

    三化儀次第。

    前明成佛。

    次明說法後方有僧(雲雲)問。

    仁王偈雲。

    佛僧法今何無此次第耶。

    答。

    且可雲。

    偈頌多依音韻。

    言便今正申義次第故不取彼欤。

     問。

    此經次第應是從末尋本。

    謂佛先出世。

    佛由何成。

    厭世出家為僧。

    僧修行滿成佛也僧由何成。

    謂依法修行故成僧。

    爾者何無此義次第耶。

    答。

    此亦是修行次第。

    但逆推多故。

    于二義各應有逆。

    今且舉順次多故。

    總有六次第思之。

    百論疏上雲○三寶藏中。

    自當委說(雲雲)大師自可有别章欤。

    法花疏釋喜稱南無佛雲。

    南無者歸命也。

    救我也。

    歸命者。

    以命歸投十方佛也(雲雲) 十二頭陀義 十二頭陀者。

    是戒行之莊嚴。

    出家之威儀也。

    大品疏第八雲。

    十二頭陀者○二善中頭陀。

    但是行善莊嚴于戒行之者得福。

    不行無罪也。

    四聖種中除陳棄藥攝餘三也○三毒中○偏破貪使也。

    一者阿蘭若者。

    極近三裡。

    極遠彌勝。

    為居家煩亂故出家。

    出家後師徒相結故舍之。

    令身離得心離也。

    食有二。

    一受請。

    二衆僧食。

    此二人食生憂妨道故令乞食也。

    衣三。

    二種如上過故。

    令納衣恐妨衣生貪。

    又成偷也。

    次一食亦恐生貪妨道故。

    不令數食也。

    五節量既聞一食盡力便啖即緻患。

    後生貪故節量三分留也。

    不飲漿亦恐生貪妨道也。

    冢間住令行者。

    見世間死三苦惱故悉厭也。

    又見燒死屍盡滅悟空之。

    見屍不淨得不淨觀成。

    樹下住者。

    于冢間得道故婦樹下。

    又冢間不得道。

    取是死屍相于樹下思惟。

    如佛成道說法入滅。

    皆依樹下也。

    于樹生貪。

    謂為半舍涼樂。

    此樹好彼樹惡等。

    又為鳥糞毒蟲故舍往露地則空向故觀易成也。

    次常坐者。

    恐煩惱賊來故。

    不敢行住。

    不安隐故亦不為也。

    不着食味不輕應生等心次第乞食也。

    俗人多為衣外道戒裸形故。

    佛教但三衣也(雲雲)十二者。

    一阿蘭若·二乞食·三衲衣·四一食·五節量·六不飲漿·七冢間住·八樹下住·九露地坐·十常座十一次第乞食·十二但三衣也。

    言二善中但行善者。

    止善行善是二善也。

    問。

    頭陀者是科揀以離着為義。

    正可是止善。

    若寬論之應通二善。

    何雲但行善耶。

    答。

    本意為欲遠離貪着易得道故。

    行頭陀可然。

    正論行體。

    正是行善非止善。

    也。

    所以然者。

    以行此善得故是行善。

    若不行之而無别罪。

    非止身口七枝惡業故非止善也。

    言莊嚴于戒等者。

    即釋此義也。

    四聖種中等者。

    義章雲。

    四聖種者。

    亦名曰依乞食等法。

    能生聖道與聖為種故名聖種○一盡形乞食。

    二盡形壽着糞掃衣。

    三盡形壽樹下常座。

    四者有病服陳棄藥(雲雲)俱舍雲。

    飲食喜足聖種。

    衣服喜足聖種。

    卧具喜足聖種。

    樂斷樂修聖種。

    不論醫藥。

    攝前三故也(取意)今此文中。

    同前所說故。

    有陳棄藥。

    而對十二頭明相攝故。

    于十二頭陀中。

    除一攝三也。

    義章雲。

    頭陀胡語○如衣抖捒。

    能去塵垢修習此行。

    能舍貪着故曰抖捒。

    頭陀之行具有十六。

    經論隐顯故說十二。

    言十六者。

    衣中有四。

    食中有六。

    處中有六○依四分律。

    衣中立二。

    食中立四。

    處中立六。

    合為十二○依涅槃經衣中立三。

    食中立三。

    處中立六。

    合為十二。

    依大智論亦說十二○就衣立二○食中立五○五後不飲漿不作餘食法攝入一座。

    實不别立。

    處中說五除卻随座(雲雲)(具如章文)此疏明十二。

    即依智論耳。

    十住毗婆沙第十三卷頭陀品雲。

    廣說空閑法及與乞食法。

    餘十頭陀德。

    皆亦應廣說○一着糞掃衣·二一座·三常座·四食後不受非時飲食·五但有三衣·六毳衣·七随敷坐·八樹下住·九空地住·十死人間住。

    是名十二頭陀令戒清淨(雲雲)毳衣者。

    義章雲。

    如涅槃說鳥狩細毛名之為毳(雲雲)糞掃衣與衲衣。

    經論互出其名而不并舉之。

    依四分律。

    舉衲衣及三衣不論糞掃衣。

    依涅槃經。

    舉糞掃衣及毳衣三衣不别細衣。

    智論與四分同。

    十住論與涅槃同。

    問。

    糞衣毳衣二種為别可爾。

    經并舉故。

    衲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