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章1

首頁
    “牛先生”劉衛青是大隊上的獸醫,外兼牲口飼養員。

    她的媳婦馬喜花還活着的時候有一回跟着男人們套牛犁地,被一頭正在發春的公牛給頂了,也不知是因為驚吓過度還是其他原因,從此以後馬喜花就害了羊羔瘋病,動不動就脫個精光在村裡亂跑。

    劉衛青在村上也是個有頭顧臉的人,為了不叫媳婦再鬧笑話,劉衛青平時不在家的時候就把媳婦鎖在屋子裡。

    可是有一天深夜大隊上的牛突然得了一種要緊的病,那時候牛可是生産資料,比人命值錢多了。

    劉衛青的前一任飼養員叫七老漢,因為那幾年天氣幹旱,隊長儲存的幹草一度吃緊,牛長膘也很慢,于是大隊上就要求給牛的草料裡加玉米面。

    七老漢為人向來老實敦厚,對于大隊上的指示也是言聽計從的。

    可是叫一個經曆過糧荒災年熬煎的老農把一袋袋香噴噴的玉米面往牛槽裡倒,卻怎麼也舍不得了。

    于是善良的七老漢就偷偷地把玉米面節省下來,接濟給了死了兒子的堂兄家,可是也不知道誰的嘴不嚴實,把這事給抖落了出去。

    在那個年代對于這種私自處理公家财産的罪犯可是要處以重罰的,可憐的七老漢六十多歲的高齡還被拉出去遊行批鬥,沒過多久老人便含恨死去了。

    七老漢的死也叫村人引以為戒,不敢再生觊觎公家财産的私心,乃至對于牛這種牲畜也敬重了很多。

     一聽到牛患病的消息,獸醫劉衛青趕緊從床上爬起來,披了件汗衫就往大隊部跑,情況緊急加上一時疏忽也就忘了鎖上媳婦。

    誰知道當天晚上馬喜花一個人從家裡跑出來,半道被蘇二成家裡喂養的大狼狗追趕着咬,馬喜花跑得太急,一不留神就栽進村口的爛窖裡摔死了。

     事情本是個意外,可是村裡那些喜歡嚼舌頭說是非的人卻覺得是劉衛青命裡頭克人,自己是獸醫先生,偏偏還叫自己的媳婦死在牲口手裡了。

    本來當時劉衛青的年齡還不大,續娶一個媳婦根本就不成問題,可是臨近村上的姑娘們都聽說了劉衛青有克妻相。

    不管劉衛青請的媒人說得多麼天花亂墜,姑娘們就是一萬個也不同意。

     幾回下來,劉衛青也覺得沒趣,就習慣了鳏夫的寒窘生活。

     王為暧和劉衛青的交往是從兒子王家久開始的,那時候王家久剛剛上小學,每次上下學都路過大隊的飼養圈,和“牛叔”劉衛青混得很熟。

    尤其是在逢年過節的時候,王家久經常屁颠屁颠跟在劉衛青的尾巴後面。

    因為這時候總能看見劉衛青殺豬宰羊,劉衛青不僅是隊上的獸醫、飼養員,還兼任了村上的屠夫,每逢遇上個春節端午之類的大小節日,隊裡都要給社員們開點葷,劉衛青也就理所當然地當了操刀屠夫,每回隻要一擺出要殺豬的架勢,村上一群孩子都把劉衛青圍得嚴嚴的,倒不是孩子們想看看豬肚子裡白刀子進紅刀子出的血流場面,而是每次剖完豬的骨架,劉衛青都會把豬膀胱從豬膛裡拉出來,用嘴吹滿氣,供孩子當做籃球玩耍,那時候農村的條件不好,孩子們能有一件戲耍的物件總是顯得樂不可支。

     那是個英雄主義盛行的年代,即便是一幫不谙世事的少年,也都喜歡當個小頭家才過瘾。

    于是和王家久年齡一般大小的孩子們就定了一個規定,誰先從“牛叔”手裡拿到“籃球”,誰就當一個月的孩子王。

    王家久也許是遺傳了母親的脾性,凡事都要強。

    打小沒爹的王家久身單體弱自知搶“籃球”搶不過别人,可是這孩子有心眼,有事沒事就往“牛叔”劉衛青家裡跑,幫劉衛青幹點雜活以此讨好他。

    一來二去,劉衛青也喜歡上了這個懂事聽話的王家久。

    平時不管什麼時候殺豬,總是第一個把豬膀胱給到王家久手裡,“牛叔”的偏心叫其他孩子在背後不知道臭罵他了多少回,可是已經當慣了孩子王的王家久卻對大恩人“牛叔”的恩惠感恩戴德。

     故事也是從劉衛青的殺豬開始的。

    那是某一年的除夕夜前夕,劉衛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