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节

首頁
    把婦女往高看哩!”老公公大聲說,“我和勤娃忙得不沾家,想學也學不成。

    ” 她達到目的了,服侍阿公吃飯,給勤娃把飯溫在鍋裡。

    勤娃得到天黑才能回來。

    春三月,正是翻了身的莊稼人修屋蓋房的季節,打土坯的活兒稠,勤娃把遠處村莊裡的活兒幹了,臨近村莊的活兒,讓老阿公去幹。

    真的學會了讀書識字,那該多有意思啊…… 康田生喝着熱呼呼的玉米糁糁,伴就着酸涼可口的酸黃菜,心裡很滿意。

    對新媳婦過門兩三個月的實地觀察,他慶幸給兒子娶下了一個好媳婦,知禮識體,勤勤快快,正是本分的莊稼人過日月所難得的内掌櫃的。

    日常的細微觀察中,他看出,媳婦比兒子更靈醒些。

    這樣一個心性靈聰的女人,對于他的直性子勤娃,真是太好了。

    他心甘情願地把财權過早地交給下輩人,那不言自明的含義是:你們的家當,你們的日月,你們鼓起勁來幹吧!他爽快地同意兒媳去上冬學,也是出于這樣的考慮,讓聰明的玉賢學些文化,日後誰也甭想搗哄勤娃了。

    保證在他過世以後,勤娃有一個精明的管家。

    俗話說,男人是耙耙,管掙;女人是匣匣,管攢;不怕耙耙沒刺兒,單怕匣匣沒底兒。

    莊稼人過日月,不容易哩! 在一個陌生的村莊外邊的土壕裡,勤娃丢剝了棉衣,連長袖衫也脫掉了,在陽春三月的陽光下,提着二三十斤重的青石夯,一下重砸,又一下輕間,青石夯捶擊潮濕的土坯的有節奏的響聲,在黃土崖上發出回響。

    打土坯,這是鄉村裡最沉重的勞動項目之一。

    對于二十出頭的康勤娃,那石夯在他手中,簡直是一件輕巧自如的玩具。

    他打起土坯來,動作輕巧,節奏明快;打出的土坯,四棱飽滿,平整而又結實。

    在他打土坯的土壕楞坎上,常常圍蹲着一些春閑無事的農民,說着閑話,欣賞他打土坯的優美的動作。

     勤娃整天笑眯眯,對打土坯的主人笑眯眯,對圍觀的莊稼人笑眯眯;不管主人管待他的飯食是好是糟,他一概笑眯眯。

    活兒幹得出奇地好,生活上不講究,人又和氣好說話,他的活兒特别稠,常常是給這家還沒打夠數,那一家就來相約了。

     他心裡舒暢。

    在喝水歇息的時候,他常常奇怪地想,人有了媳婦,和沒有媳婦的時光大不一樣了。

    身上格外有勁,心裡格外有勁,說話處事,似乎都覺得不該莽撞冒失了,該當和人和和氣氣。

    人生的許多道理,要親身經曆之後,才能自然地醒悟;沒有親身經曆的時光,别人再說,總覺得蒙着一層紙。

     打完土坯,他吃罷晚飯,抹一把嘴,起身告辭。

     “明天還要打哩,隔七、八裡路,你甭跑冤枉路了。

    ”主人誠心相勸,實意挽留,“咱家有住處。

    你苦累一天,早早歇下。

    ” “不咧!”他笑着謝絕,“七、八裡路,腳腿一伸就到了。

    你放心,明日不誤時。

    ” 他走了,心想:我睡在你家的冷炕上,有我屋的暖和被窩舒服嗎? 他在河川土路上走着,夜色是迷人的,坡嶺上的杏花,在蒙蒙月光裡像一片白雪,夜風送來幽微的香味。

    人活着多麼有意思! “你吃飯沒有?”玉賢招呼說。

     “吃過了。

    ”他說。

     “今日怎麼回來這樣遲?”玉賢問。

     他笑而不答,從貼身的襯衣口袋裡掏出一摞紙币來,交到玉賢手上。

     玉賢數一數,驚奇地問:“這麼多?” “我兩天打了三摞。

    ”他自豪地笑着,“這下你明白我回來遲的原因了吧!” “甭這麼賣命!甭!”她愛憐地說,一般人一天打一摞(五百塊),已經夠累了,他卻居然兩天打了三摞,“當心掙下病!” “沒事,我跟耍一樣。

    ”他輕松地說。

    她愈心疼他,體貼他,他愈覺得勁頭足了,“春天一過,沒活兒了。

    再說,我是想早點撐起三間瓦房來。

    ” 春季夜短,兩口睡下了。

     他忽然聽到裡屋傳來父親的咳嗽聲,磕煙鍋的聲音。

    回來晚了,父親已經躺下,他沒有進裡屋去。

    他問:“你給咱爸燒炕了沒?” “天熱了,爸不讓燒了。

    ”她說,“你怎麼天天問?” “我怕你忘了。

    ” “怎麼能忘呢。

    ” “老人受了一輩子苦。

    ”他說,“咱家沒有外人,你要多操心爸。

    ” “還用你再叮囑嗎?”玉賢說,“我想用錢給老人扯一件洋布衫子,六月天出門走親戚,不能老穿着黑粗布……” “該。

    你扯布去。

    ”他心裡十分感動。

     靜靜的春夜,溫暖的農家小院,和美的新婚夫妻。

     “給你說件事。

    ”玉賢說,“金嫂叫我上冬學哩。

    我不想去,女人家認那些字做啥!村長統計男人哩,叫你也上冬學,說是趕收麥大忙以前,要掃除青年文盲哩!” “我能顧得坐在那兒認字嗎?哈呀!好消閑呀!”他嘲笑地說,“要是一家非去一個人不可,你去吧。

    認兩字也好,認不下也沒啥,全當應付差事哩!”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