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随着生态環境的日益好轉,菊花台的村民晚上便可隐隐約約聽到狼的嚎叫聲。
菊花台是白崖鄉的一個自然村,依偎在逶迤的祁連山腳下,地勢南高北低,三面環山,由南向北順勢開出一條街道,房屋分布在街道兩旁,零零散散居住着二十餘戶人家,向北引出一條蛇形的坑坑窪窪的山路。
房舍拙樸欠規整,有紅頂白牆的磚瓦房,有青牆灰頂的平頂房,也有土牆土頂的土坯房,家與家有間隔,家家皆有院牆門樓,齊胸的院牆用黃土夯築而成,瓷實堅固耐用,門樓均有青磚修砌,底座狹窄單薄,頂座闊而厚實且前後微凸,形似帽檐可遮雨庇蔭。
家家養狗護院,戶戶養雞食肉,稍有響動,狗叫雞鳴,一家叫起,數家應和。
村子距離白崖鄉十五裡,相距縣城二十五裡。
一條凹凸曲折的砂礫路從村口延伸至村外,是打通外界的唯一通道。
道路瘦窄,僅能容下一輛手扶拖拉機通行。
路面時急時緩,忽直忽彎,行走其間暈暈乎乎,陌路人極易迷失方向。
村外來人僅有兩類,一是縣鄉公幹人員,另是親朋戚友。
商販曆來不落腳印,即使吆喝聲也屬稀罕。
村上稀罕水澆地,也稀罕水渠,盡是高低錯落的山旱地,耕種費時又費力。
十年九旱靠天吃飯,播下希望的種子,收獲失望的果實,莊家的收成素來無保障。
生活來源一向單一,除卻莊稼收成,唯獨的依靠便是外出務工。
勞力緊缺的人家常遛進山區林地挖草藥、狩獵、采菇、盜木,以此獲取生活物資。
近年來,國家對祁連山區林地資源日益重視起來,宣傳巡查保護林區的力度越發加大,村民破壞林區生态環境的各種違規行為随即被遏制,山區林地得以休養生息。
幾年光景,山區生态環境明顯改善,林區植被日益好轉,林木枝繁葉茂,草木蔥綠,青苔墨綠,鳥獸出沒。
兔子、山雞、青羊更是行蹤無常。
空閑守家的婦女靈機一動,索性摸索飼養羊隻,念起養殖經。
數量有起初的幾隻逐步遞增至數十隻,漸成規模。
時興養羊業,緣于羊的繁殖快,飼養方便,養殖周期短,銷路暢通出手快,隻願出售,撥個電話,飯店、飯館工作人員及羊肉商販即刻趕到家門口,抓羊人技術娴熟手腳麻利,眨眼的功夫,羊走錢收,絲毫不費勁,不煩人搭幫,收入很是可觀。
因羊肉市場需求大,發展空間廣闊,前景十分看好,養羊業漸成菊花台村民增收發家的又一主渠道。
一天後晌,村民割草途徑林區,耳聞隐隐約約的狼叫聲,循聲遙望,樹林深處的山坡上顯出狼的模糊身影。
人多勢衆,吼上幾聲,狼便逃遁遠去,不見蹤影。
村民窘吓的瑟瑟發抖,手心冒汗,個個屏息極力抑制内心的恐慌,唯恐鬧出響動招來野狼。
哆嗦着身子顫抖着雙腿匆忙回家,一傳十,十傳百,一夜工夫,山上有狼的消息傳遍全村。
次日,到山區林割草拾柴的村民寥寥無幾,膽小的閉門不出。
養羊的婦人幹脆反扣圈門,不再冒險出門去放羊。
每至黃昏時分,山區林地的狼叫聲就飄蕩在村巷上空,令人不寒而栗,渾身直起雞皮疙瘩。
素來膽大的劉二隊長對林區有狼的傳言置若罔聞,執意孤身前往林一探究竟。
臨近林區邊緣,還未到達林地,倏忽幾聲狼叫聲真切的從林區深處傳來略過頭頂,劉二傻傻的靜立原地,呆若木雞,渾身直打哆嗦,腦際嗡嗡作響不知所措。
劉二趔趔趄趄的回到家,神情恍惚,茶飯不思,目光呆滞的瞅着黑乎乎的窗戶看了一夜,屋裡的燈亮了一夜。
自此劉二再未反駁過村民相傳山區林地有狼大的傳言。
次第二天太陽一露臉,劉二就緊急召集全體村民開會,專題謀劃商議捕狼策略,安排群衆牲畜安全防範事宜,經過反複讨論商議,議定家家出一男壯丁,組成捕狼突擊隊,趁夜入山襲擊狼群。
定實目标細化任務後,數十個體個健壯的男子積極準備棍棒、繩索、套袋、鐵夾,待夜色落幕便麻利的跟随劉二出發了。
突擊隊隊員體壯身健,腿腳麻利,一支煙的功夫便就竄到了山上。
稍做修整便迅速布繩、下套、下夾,挖暗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