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鎮長說:“這裡,我代表兩千多名參與《追夢村》建設者們,向縣委、縣政府以及全縣人民宣誓,我們一定發揚不怕苦不怕累的革命精神,團結一緻,同心協力,按時按質按量完成《追夢村》工程建設任務,以優異的成績向黨向全縣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周鎮長簡短有力的話,一言完,台下立即又響起暴風雨般的掌聲。
接着,阿才跨上一步,走到麥克風前,用莊重而響亮的口氣大聲地說:“我代表縣委、縣政府宣布:南江縣第一個扶貧《追夢村》工程,正式開工!”
阿才話音剛落,全場響起震撼人心的鞭炮聲、鑼鼓聲。
此刻,鞭炮聲、鑼鼓聲、廣播聲彙成一片歡樂海洋,形成一首美妙的樂曲,随着陣陣東風,吹遍南江鄉村,飄向北京。
在喧鬧的鑼鼓聲中,阿才率領縣委扶貧領導小組成員走下主席台,走到工地現場,代表縣委、縣政府拿起鐵鏟鏟起一把土,投入到《追夢村》地标樁坑裡,标志着《追夢村》動工興建。
緊接着,縣委扶貧領導小組成員也分别拿起鐵鏟,每個人都鏟起一鏟土,投入到《追夢村》地标樁坑中,标志着縣一級機關部門積極參與興建《追夢村》的職責。
《追夢村》動工興建,此刻,在工地上到處都響起“隆隆”的機器打樁聲、汽車來往搬運聲、工地競賽加油聲……總之,工地上人來人往,熱鬧非凡,處處都是一片熱火朝天建設景象。
俗話說,沒經過苦就沒知道到甜。
阿才心裡總是這樣想着,毛澤東時代幹部為何深受人民群衆歡迎,關鍵一條是幹部聯系群衆,不脫離群衆,與群衆同甘苦共患難。
對此,阿才與縣扶貧領導小組成員一起,吃在工地,住在工地,與二千多名參與建設的農民工同吃同住同勞動。
盡管艱苦緊張工地生活,使他消瘦了好幾斤,但是,辛苦的工作生活,反而把他的生活意志磨練得更加堅強。
那被曬得烏黑的臉孔上,總是露出有使不完的勁。
是的,因為他胸中裝着人民群衆,這種責任心,時刻激勵着他,沖鋒陷陣,為黨為人民多做工作。
在阿才以身作則帶領下,經過一百八十多個日日夜夜的艱苦決戰,建起了每戶一幢,共二百一十幢鄉村别墅,一個潔白整齊漂亮的《追夢村》,在南江河畔崛起。
于是,終于拿下了這塊難啃的硬骨頭,提前半年完成了全縣脫貧任務,使南江縣二百多萬人民群衆,走上了社會主義共同富裕康莊大道,實現了小康社會。
《追夢村》如期竣工,确實使阿才心裡有說不出的喜悅。
今晚,同住在工地帳篷裡的縣扶貧領導小組成員都返回縣城後,他一人躺在工地帳篷裡,翻來覆去睡不着,腦海裡總是浮現着那一排排潔白整齊美麗壯觀的鄉村别墅,一條條清潔幹淨平坦的水泥街道,一行行筆直揚枝露葉的海棠樹。
他想到,《追夢村》的落成,标志着全縣二百多萬人民群衆擺脫了困境實現小康社會。
走社會主義道路,過上共同富裕幸福生活,這是南江人民夢寐以求的願望。
然而,這個願望在自己的手中夢想成真,一種自豪感油然而生。
想到這裡,他竟在這昏暗帳篷裡情不自禁地悄悄哼起《社會主義好》的曲調。
是的,從政三年來的實踐表明,盡管皮膚曬黑了,身體消瘦了,收入減少了,失去好多;可是,他仍然感覺到自己收獲滿滿。
尤其是在政治思想上,經風雨見世面,加深了對社會的認識,加深了對人民群衆的感情,思考問題更加成熟全面,不僅鍛煉了自己的組織領導能力,也鍛煉了自己的生活适應能力。
特别是在這次籌建《追夢村》過程中,使他深深地體會到,南江縣為何提前摘掉世世代代貧窮的帽子?他認準了一條真理,隻有共産黨領導下,堅持不懈地走社會主義公有制共同富裕道路,組織群衆、依靠群衆,發揮社會主義大協作精神,世上就沒有攻不破的堡壘。
正像毛主席所說:“人民,隻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曆史的動力。
”
想着想着,帳外已漸漸安靜下來。
此時,夜已深了,他打盹了一下。
然後,不知不覺地睡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