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天意

首頁
    span> 後來愚耕一念之下就用碎磚塊在水泥路面的邊上寫有等工等工等工,六個大字,兩邊又分别寫有包吃包住不計工資,整體工正簡潔,一目了然,愚耕也很是滿意,并又在門面裡等着,頗為激動,算是在償試等工,看會不會起效,七上八下,心慌意亂。

     可路上的行人都匆匆而過,誰都沒有注意愚耕在水泥路面邊上寫得那些字,看來他這種償試等工的做法不得要領,如果他真想等工的活,就應該采取一些極端抛頭露面,極端丢人現眼的做法,可他還沒勇氣那樣去做, 很快愚耕在水泥路面邊上的那些字被雨水沖模糊了,愚耕也就放棄了這種保守的等工做法,甚至還慶幸沒引起行人注意,不然真是丢死人了。

     最後愚耕經過一翻激烈地思想鬥争,就毅然決然地決心要走出下關,走到下關以外的廣大農村去求得生存。

     愚耕雖然堅信一定能在下關生存下來,卻感到深惡痛絕,生不如死,心有餘悸,十分壓抑,而如果到下關以外的廣大農村求得生存,則能滿足他的某些心願,一舉多得,氣沖雲霄,痛快極了,何樂而不為。

     不沒等雨完全正确停下來,愚耕就昂首闊步地走出下關,走向下關以外的廣大農村,躊躇滿志,豪情萬丈,真正有了突破,感天動地。

     愚耕剛走出下關沒多遠就看到路邊有個紡紗廠,外表簡陋,并傳出嗄嗄達達的機械聲,愚耕以為這是個難得的機會,不容錯過,所以就莽莽撞撞,冒冒失失地走進這紡紗廠去問一問。

     結果愚耕做夢都沒想到這回竟走了狗屎運,順風又順水,喜出望外,真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原來這個紡紗廠是一對溫州夫婦辦的,連他們的兩個子女都帶在身邊,等于是把這紡紗廠當作他們的家。

     這紡紗廠裡有好幾個人在幹活,生意興隆,紅紅火火,總共有好幾台紡妙機械都在運轉,井井有條。

     這紡紗廠的老闆娘見愚耕問來找活幹,很是高興,并熱情地跟愚耕接洽,興趣盎然,問這問那,更想知道愚耕是怎麼樣找到這紡紗廠的,以為像愚耕這種情況實屬少見,值得同情,并當下就好心答應将愚耕介紹到她的一位遠方親戚那裡去幹活,但要四十元的車費才能到達那裡,可愚耕僅剩六元錢啦老闆娘轉而一想,就要将愚耕介紹到她的弟弟那裡去做棉絮加工,而且老闆娘還特地跟她的弟弟通了電話,商量一下。

     結果是老闆娘又告訴愚耕,說她的弟弟答應明天下午就會來紡妙廠,将愚耕帶過去,就請愚耕放心好了,不會有變卦。

     老闆娘還苦口婆心地跟愚耕做思想工作,告訴愚耕說在弟弟那做棉絮加工的活,遠比在這紡紗廠裡幹活輕松多了,又沒有躁音,又沒有什麼灰,也很容易學,也很容易做,但愚耕一定要講究衛生,愚耕在她弟弟那裡做棉絮加工今年每月工資是150元,到明年還會有加,但愚耕至少要幹完今年,老闆娘甚至好心地鼓勵愚耕在她弟弟那裡安安心心地幹個三四年,然後掙了錢就在當地聚個老婆,成家立業。

     老闆娘未免把愚耕看得太單純了,但不管怎麼愚耕還是對老闆娘感激不盡,不然他不知還要吃多少苦,受多少難才能擺脫這次危機,特别是愚耕想起以前的種種不幸,這老闆娘就簡直成了觀世音菩薩,慈悲為懷,有求必應,愚耕以前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