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章:关羽

首頁
    半已經不是一種精神寄托的信仰了,更多的是求官求福求發财,越來越趨于功利化了,但是不管怎麼說,關羽仍舊是中國人心目中的一尊精神偶像,某種意義上說,關羽不單單是一個人了,而完全是一個符号了。

     關羽不僅受到民間的推崇,更是曆代統治集團熱炒的對象。

    民間信仰關公多半是從“義”的角度出發解讀關羽的意義,雖然有功利主義的存在,但是畢竟還是那一個義字為核心。

    而統治者大肆炒作關羽,多半是利用關羽這塊神主牌位鞏固自己的政權,甚至實行愚民教育,是完全的實用主義。

    因此關羽不僅在民間不斷被神話,上層人物也不斷拔高關羽。

    可以說,在所有的曆史人物中,關羽是唯一一個被捧上神壇兼聖壇的人物。

     我們知道,關羽在活着的時候被封的爵位是侯爵裡很小的一級亭侯,但是到了北宋被封王,到了明清兩朝更被封為了大帝,最後被封聖。

    孔子是文聖人,關羽被封為了武聖人,他跟孔子一樣享受到了在廟裡吃冷豬肉的待遇。

    其實,曆代統治者大力推崇關羽多半是要樹立一個道德典範,因此統治者們多半是用“忠”字來解讀關羽的意義,而且一定是亂造句,将關羽塑造成為一個忠臣不事二主的典型形象。

    他們不惜高規格的褒獎關羽,多半是暗示他的文臣武将都向關羽學習,對主子的忠誠要至死不渝。

    就算做不了關羽,但也不能做司馬懿,至少不能對主子生有二心。

    如果你跟關聖人的忠臣形象形成鮮明的對比,在道德上就被判死刑了。

    可以想象,如果從忠字當頭的角度來解讀關羽的意義,那麼關羽的形象就徹底毀了,不再是一個有血有肉,重情重義的關羽了,肯定是被歪曲成為一個效忠主子沒商量的奴才了!不過在戲曲舞台上的關羽,在他身上還是“義”體現的多一些,雖然小說《三國演義》裡的劉備不怎麼樣,但關羽還是保持了英雄本色的形象。

     民間的關老爺或者官方樹立的典型關帝爺,随着歲月的流失,已經跟三國曆史上的關羽沒有多少關聯了,這并不是否認三國曆史上的關羽。

    在英雄輩出,将星璀璨的三國曆史舞台上,關羽毫不遜色,絕對是一員傑出的軍事将領。

    曹操的謀士郭嘉、程昱稱關羽及張飛為“萬人敵”,曹操的另外一個謀士劉晔稱關羽、張飛“勇冠三軍”,東吳的大将周瑜也認為關羽、張飛是“熊虎之将”。

    關羽一生追随劉備征戰,忠心耿耿,在劉備入川後為關羽劉備守着荊州,他跟張飛是劉備最信任和依賴的左膀右臂。

    但是同時,關羽也是有很多缺點的,甚至那些缺點都是緻命的。

    我們都知道,關羽的結局是個悲劇,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死于小人之手,給劉備集團造成的損失也是巨大的——關羽丢掉荊州,讓劉備集團永遠的失去了統一中原的機會,隻能坐守蜀地,成為割據一方的小朝廷。

     關羽的失敗,可以說是性格決定命運。

    關羽剛愎自用,目中無人,既不能團結内部,又不能處理好敵我友的三角關系,更沒有觀察和判斷形勢的能力。

    曹操的襄樊未被攻下,反而被孫權背後來一刀,搶去了荊州。

    當劉備的勢力越來越大,孫吳方面一定是感到不安的,此時應該提高警惕,但是關羽卻是一味的翹尾巴。

    孫權求與關羽結為兒女親家,關羽不僅不給孫權面子,而且連起碼的禮貌都沒有,辱罵媒人,表示根本就看不起孫權。

    孫家子弟是江東猛虎,個個都不是省油的燈盞,豈是怕你的?陸遜故作無能,拍他馬屁,并不是多麼的怕他,而是要給他灌迷魂湯,意在捧殺。

    分明是人家放出來的煙幕,還以為是向他緻敬的禮花,關羽也算是身經百戰的老江湖了,最後卻敗給了初出茅廬的陸遜。

    說到底,關羽最緻命的弱點還不是性格問題,主要是不懂政治,說白了也就是不大擅長玩陰謀詭計算計人的這一套東西。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