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攻樊城

首頁
    感地帶,三家都想獨吞,因此荊州注定也是一塊是非之地,偏劉備又占據着荊州的最重要地段。

    所以對于劉備來說,荊州絕對是一塊戰略要地,不僅是進取中原的跳闆,也是前大門,還可以是後大門。

    面對曹操,荊州就是前大門,面對孫權,荊州就是後大門。

    如果同時面對曹操和孫權,那麼荊州似乎更像肉夾馍了,關羽最終的失敗就是遭到前後夾擊,起因就是關羽發動了對襄陽樊城的猛烈進攻。

     關羽的失敗确實跟進攻襄陽樊城有很大的關系,但是這也不是關羽失敗的主要原因,關羽失敗的真正原因其實是沒有認清當時發展的的形勢,甚至整個劉備集團都有些飄飄然,忘記了自己是誰了,總以為他們總是洪福齊天。

    劉備巧取豪奪占了劉璋的益州,又用武力從曹操的大将夏侯淵手中攻取了漢中,大漢朝最富饒和最重要的地盤完全控制在了劉備的手裡了。

    諸葛亮在隆中為劉備做的規劃中就明确的指出,荊州益州是問鼎中原的基本條件,現在劉備集團似乎是萬事俱備,隻欠東風。

    但是具備了問鼎中原的條件,不等于奪取中原的時機已經成熟。

     此時曹孫劉三家中,發展呈上升的趨勢确實應該隻有劉備一家,但貌似蒸蒸日上,卻有着很多的不确定因素。

    曹操方面,赤壁之戰後長期與孫權在合肥戰場上較量,不過曹孫兩家在淮南對峙,曹操吃不掉孫權,孫權更加無法将曹操控制的徐州等地搶過來,隻能深陷其中。

    可見曹操在淮南的軍事行動更多的是對孫權做懲罰性的打擊,另外也是以攻為守,保衛南疆邊境的安全。

    其實這個時候曹操也知道,孫權劉備不可卒滅,因此曹操基本上的策略采取的是守勢,将更多的精力用到了代漢自立的前期工作上。

     孫權方面,周瑜魯肅早逝,似乎也是人才凋零,隻有劉備方面人才濟濟。

    文有足智多謀的諸葛亮龐統法正,武有關張馬黃趙及魏延都是不世出之名将。

    兩川之地更是天府之國,加上荊州這塊戰略要地,表面上看,劉備集團确實形勢一片大好。

    但是劉備的事業不管發展的多麼順利,也不能無視客觀的情況。

    其實劉備的事業發展到這一步也已經是極限了,三分天下的格局完全形成,暫時誰也吃不掉誰了。

    無論曹操還是孫權,發展基本都趨于飽和,可開拓的國土已經沒有多少了,此時應該是進入休養生息的階段了。

    同樣,劉備集團也應該改攻為守,吃掉了三流角色劉璋張魯後,孫權曹操都是一流的角色,曹孫兩家的根基比較劉備也都牢固的多,急忙消滅不了。

    在曹孫劉三家中,論根基,劉備集團是最薄弱的,所以劉備集團在如此短的時間内取的重大成果是急需鞏固的,應該做的是保境安民,恢複生産,而不是繼續用兵。

     劉備集團似乎被勝利沖昏了頭腦,沒有認清當時的發展趨勢,在奪取漢中的同時,關羽向駐守在襄陽的曹仁發動猛烈的進攻,以為正好趁熱打鐵,錯誤的認為襄陽可以成為下一個漢中,曹仁會成為夏侯淵第二,甚至以為南陽洛陽許昌都近在咫尺了,恢複漢室指日可待。

    當時關羽攻打襄陽樊城确實很順利,曹操控制的南陽地區很多人都開始響應關羽了,而曹操派于禁來支援的七支大軍也遭遇天災,一場暴雨被淹的全軍覆沒,于禁被關羽生擒,先鋒龐德被斬,樊城困在大水之中,曹仁苦撐待援,幾乎要放棄,滿寵勸曹仁一定要堅持下去。

    曹仁的堅持終于等來了徐晃的援軍。

    但是關羽攻打樊城對曹操方面的震動确實很大,據說曹操甚至打算遷都以避關羽,但是司馬懿和蔣濟很快獻出了解樊城之圍的計策,而突破口就是孫權身上,司馬懿蔣濟旁觀者清。

    曹操更是一點就通,他們太清楚孫劉聯盟是怎回事了,但是關羽還在做着恢複漢室的美夢,卻不知道什麼叫做“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