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武夫乱国

首頁
    亂世是武夫的黃金時期,在一個非理性的時代,左右未來走向的是槍,槍指揮着時局的發展,因此武夫在亂世中起着關鍵性的作用,自然是負面的作用大于正面的作用。

    武夫亂國是古代專制社會常見的亂象,其危害是毀滅性的。

    當然武夫亂國不是因,而是果,腐朽專制的體制和颟顸暴虐的統治者才是因,正是那些貪婪無恥的權貴們,是他們的堕落造下的孽,他們種下的惡果自會報應到其子孫身上,然百姓何辜,既要承受太平時的盤剝,又要遭受亂世的兵災! 當宮門火氣的時候,是何進被宦官謀殺的時候,也是袁紹兄弟沖入宮門瘋狂屠殺宦官的時候,這時候也是大漢王朝的末日。

    這個王朝滅亡了,軍隊殺過來了,董卓所帶領的這支西涼軍隊,軍紀很差,像瘋牛闖入瓷器店,肆意的蹂躏這座繁華的都市,多少無辜的人成為腐朽王朝的陪葬品。

     雖然槍可以指揮未來的走向,但是畢竟決定不了未來的走向,槍隻能威風一時,但是董卓不知道。

    他似乎很迷信武力,以為一朝槍在手即可決定曆史,所以他隻能成為大時代的匆匆過客,毫無争議的遭到唾棄。

     董卓得意忘形,在他輕易地控制了大局之時,他幾乎以為自己是這個時代的主角了,是他上場的時候了。

    這位在鎮壓羌亂中崛起的軍閥,粗豪蠻橫,他更清楚這個後漢王朝病入膏肓了利益集團互鬥于内,各地人民抗暴于外,内憂外患,加以統治者腐化堕落無以複加,這樣的朝廷,沒有幾天好日子了,但是畢竟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他對這個政權不臣之心倒不一定有,但是輕視之心是一定有的,此時他的野心不過就是做個獨霸一方的土皇帝。

    等到外戚宦官窩裡鬥的同歸于盡的時候,尤其是控制了局面的時候,他的野心開始膨脹了,已經有了問鼎之心,但是也不能直接取而代之。

     古代的專制王朝,對人民統治的時間久了,民心所向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老百姓對政權的向心力是随着王朝的壽命增長不斷加強的,兩漢近四百年,人們對劉漢王朝的認可早已深入最底層,甚至士族地主也形成了劉氏朝廷是當然的政府這樣觀念,子子孫孫接受劉氏政權的奴役也是上天的旨意,。

    正因為這種根深蒂固的觀念,大漢朝這塊招牌急忙是動不得的,還是要高高的挂起。

    而要控制這一個王朝莫過于将最具有象征性的皇帝牢牢攥在自己手裡,這是獨霸朝政甚至取而代之的是必由之路。

    在君權神授的帝制時代,皇帝被看作是老天爺的兒子,在長期的愚民政策和造神運動的影響下,皇帝生來就罩着一層神秘的面紗! 但是對于董卓這樣一個武夫來說,他首先相信實力,更加迷信武力,他能控制局面當然是憑借手裡有槍。

    但是要完全控制這個政權,他再狂妄,心裡也清楚那些公卿士大夫對他是打心眼裡看不上,而要站穩腳跟,這幫人的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不過也不能一味的脅迫,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收買加脅迫。

    所以董卓進京對士大夫實行的是胡蘿蔔加大棒的政策,他對跟他合作的這些人也是很客氣的,甚至一度對這些人言聽計從,而對于那些清高自诩又有些虛名的士人卻很強硬,那些人不敢不買他的帳。

    著名的學者蔡邕不肯合作,董卓威脅要滅其族,蔡邕被迫出任董卓把持下的政府職務,董卓對其禮遇有加,連升三級。

     董卓進京其實隻有三千名西涼步騎兵,這點兵力恐怕連威懾諸侯的作用都起不到,更加無法控制朝政。

    但是董卓成功的控制了亂局,這全賴那招瞞天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