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3、先搬到土谷祠

首頁
    沒有倒,匡扶王室的口号喊的震天響才師出有名,名義上都是讨伐董卓的聯盟,實際上是各路野心家政客都不願意缺席這場宰割天下的一場盛宴! 愛國口号喊的挺響,形式主義也搞得很正式,演戲大家都很配合,但就是沒人來點實際的。

    因為大家心裡都清楚,讨伐董卓倒是不假,不是因為董卓倒行逆施,當然是董卓占據是着洛陽,名義上代表朝廷。

    在這些人看來,董卓跟他們一樣,都是一方諸侯,不過是占據着要害地方而已。

    從冀州牧韓馥說現在袁紹跟董卓開打我們該幫誰這番話中就可以看的出,其實這些人壓根就沒有打算匡扶王室,都是想來搶點地盤,不過是此公為人老實,公開說出來了而已。

    但是那些沒有公開講出來,喊口号喊的很響的諸侯們何嘗又不是這麼想的呢! 因為各路諸侯都抱着觀望态度,讨董聯軍遷延不進。

    此時董卓想要瓦解這支中看不中用的聯軍也不難,甚至堅守不戰,他們遲早會窩裡鬥起來的,不戰自敗!這個所謂的聯盟,自打聯合以來就沒有跟董卓打過像樣的一仗遲疑觀望,都想着撈便宜,自己不願意主動出擊,都想犧牲别人,自己撿戰利品,所以讨董聯盟不足畏! 在聯軍無人願意出頭的時候,長沙太守孫堅是少有敢于迎頭痛擊董卓的諸侯之一。

    董卓軍受到了重創,大将華雄被斬,董卓就感到壓力,覺得聯軍兵力還是很強的。

    他就想要拉攏孫堅,孫堅在聯軍中是少有的英雄,斥退來使,表示自己剿除董卓的決心,誓言要誅滅董卓九族,董卓感到更大的壓力。

    董卓很忌憚孫堅是有的,但是也不是唯一的原因,主意是董卓的西涼軍多在關中,害怕自己手裡現有的這點軍隊打不過聲勢浩大的聯軍,因此他就想着挾持皇帝百官遷都長安,以避其鋒,關中才是在西涼軍的勢力範圍内。

    其實董卓的擔心雖然不無道理,但是董卓或者他手下的謀士也應該知道所謂的讨董聯盟都是些什麼貨色,誰也不願意打,都想着撿便宜,即使真有人打了,其他的諸侯也會掣肘,互相妒忌互不信任,能成什麼氣候!果然就在孫堅連獲大捷的之際,袁術嫉妒孫堅的功勞,斷了孫堅的糧草補給,使得孫堅反勝為敗。

     其實聯軍已經是不戰自敗了,董卓大肆劫掠後,驅趕着百姓,劫持百官天子,強迫西遷,這時候聯軍追擊,消滅西涼軍比董卓據守洛陽的時候更容易了。

    但是聯軍無人肯出擊,隻有曹操帶了少量的軍隊追擊,慘敗而回,各路諸侯完全沒有進取的意思,夜夜笙歌。

    此時人心離散,聯盟已經不複存在,用不了多久各地軍閥就開始互相攻伐了,哪裡管什麼王室董卓,都想着趁機坐大,任由董卓在京城燒殺劫掠。

     董卓将洛陽的财寶劫掠一空,皇陵挖掘殆盡,東都燒成一片廢墟。

    挾持天子百官,驅趕着人民西遷,把一座繁華的東都洛陽變成無人區。

    在西遷的路上百官皇帝固然苦不堪言,百姓更是十死八九。

    此時聲稱要消滅董卓,救民與水火的各路諸侯,口号喊完之後大擺筵席,開始了他們酒桌上的種種陰謀。

    是的,這些政客野心家們在歡飲達旦之餘,在“鴻門宴”上互相算計着對方,哪裡還管什麼天下安危! 這些的諸侯是什麼樣的貨色,董卓應該知道的,如果他據守洛陽,挾天子令諸侯,讓各路諸侯鬥的兩敗俱傷的時候,他自己漁翁得利也未必沒有可能,至少敗亡也不會來的如此之快,何況大動幹戈的遷都,更容易被聯軍一舉殲滅。

    可見關東聯軍固然是不作為,但是也足見董卓的志向。

    由此可見董卓未必就要非遷都不可,據守洛陽這塊地面,手裡攥着天子,号令諸侯,讨董聯軍不過紙老虎,所以說董卓也不是什麼英雄,他的出息也就是土皇帝了。

    到此對董卓的遷都,隻能解釋為董卓有阿Q革命的心理,先搬到土谷祠再說!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