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3、火烧连营

首頁
    腹,我想劉備一定能理解我降魏的苦衷,劉備也不是那樣蠻不講理的人,他不會誅殺我的家人。

    果然,後來證實黃權的家人沒有受到絲毫的牽連。

     吳軍齊集猇亭,連破劉備軍營四十座。

    劉備狼狽不堪,幾乎不曾葬身在火海中,在禦林軍的拼死護衛下才逃往夷陵西北馬鞍山。

    這一戰蜀軍東征将士喪失殆盡,糧草物資大半化為灰燼。

    劉備乘夜突圍逃遁,行至石門山,曾經被劉備部将張南包圍的吳将孫桓趁機突出包圍,被人圍困很久的孫桓,積下了一肚子的惡氣,正好在劉備身上出出氣。

    于是孫桓對劉備一路窮追猛打,劉備幾乎被孫桓生擒活捉,劉備的後衛将軍傅彤拼了一條命才算保住了劉備作為皇帝的體面,否則難免被俘之辱。

    劉備被孫桓追趕的上氣不接下氣,孫家子弟個個如狼似虎,孫桓當年不過二十多歲,劉備被這樣一個乳臭未幹的小子逼迫,他當然不服氣。

    劉備不禁氣憤的說,我出道的時候,孫桓這小子還在吃奶呢,沒想到今天盡然被這小子逼迫到這步田地! 劉備終于逃入白帝城,吳将潘璋、徐盛等人一路追擊,幸虧趙雲率軍前來接應,擋住吳軍。

    此時的吳軍就要不要繼續追擊劉備展開讨論,潘璋、徐盛急于立功,極力主張乘勝追擊,攻下白帝城,活捉劉備。

    孫權寫信問陸遜的意見,陸遜、朱然認為追到這裡可以了,吳蜀兩國間的戰争不宜陷入的太深,不要給強大的曹魏有可乘之機。

    關羽在攻打曹仁的時候,孫吳來了個“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他們是玩這套的高手,豈能不明白這個道理。

    果然如陸遜所料,魏軍多路出兵,打算乘機渾水摸魚、襲擊孫權後方。

    其實早在劉備百裡連營的消息傳到曹魏那裡,曹丕就知道劉備必敗。

    他說沒有連營百裡能拒敵的,劉備犯了兵家大忌。

    兩家鬥的差不多了,我們也該行動了。

    但是孫權早有準備,派呂範諸葛瑾等擋住了南下的曹仁、張遼、曹休、曹真等幾路大軍,這一戰曹魏也是無功而返。

     夷陵之戰劉備敗的很慘,他不甘心他的一世英名毀于一旦!當曹魏趁機伐吳的時候,劉備寫信給陸遜說,曹魏将要趁機進兵江陵,我也想趁這個機會卷土重來,将軍覺得怎麼樣,要不要奉陪到底?陸遜回信說,我勸您啊,還是消停一會吧,才吃了敗仗,你哪來的力量奉陪我呢?非要再次東征,也不過多慘敗一次,還是不要大老遠的跑來送死的好! 盡管劉備無力東征雪恥了,但是勝利一方的孫權還是派人來向劉備求和。

    中大夫鄭泉代表孫權前往白帝城,拜訪劉備,謀求兩家和解。

    孫權這個時候是可以化解曹魏的威脅,但是他更願意跟劉備和好,不是因為孫權覺得劉備比曹丕親,而是因為曹魏比劉備強。

    曹魏太強大,相比吳蜀都很弱,隻有兩家相對弱小的聯合起來才可以對抗強大的一方,若蜀漢被滅,孫吳也就快了。

    同樣。

    若孫吳被滅,蜀漢也會随即完蛋。

    如果兩家繼續打下去,必然同歸于盡,最後便宜的還是曹魏。

    孫劉兩家抱團取暖,不是因為親熱,而是有曹魏強大的壓力。

    孫權很清楚這一點,劉備不管怎麼說,也是明大勢的一代枭雄,于是孫、劉兩家經過一場你死我活的大戰後重歸于好。

     但是劉備此戰之後是一蹶不振了。

    他征戰了大半輩子,親自領導的戰役,失敗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每戰必敗,戰敗就逃,狼狽不堪。

    但是夷陵之戰是劉備的一次豪賭,可以說他押上了老本,一招不慎滿盤皆輸!而劉備是不會打仗的,在此戰中他豈止是一招不慎,而是完全的冒進主義。

    劉備輸給了他的後生晚輩,這讓他無法承受這樣的打擊,這一仗是他的生命,所以在他慘敗退回到白帝城後,不久在憂憤中駕崩,随着劉備的去世,三國的曆史翻開了新的一頁!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