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4、乌巢

首頁
    齊下被活活的坑殺,所以說中國古代的軍事史就是一部白骨壘成牆的曆史! 曹操俘獲了袁紹的大量辎重糧草以及圖書珍寶,袁紹軍中坐冷闆凳的沮授也成了俘虜。

    曹操愛惜沮授才幹,勸其投降,沮授以其家屬都在邺城為由拒絕降曹。

    曹操沒有殺他,沮授趁夜黑盜馬,企圖北逃,被曹軍攔截下來,這才被曹操殺了。

    為袁紹起草讨伐曹操檄文的陳琳也在被俘的行列。

    曹操欣賞陳琳的才華,對其在檄文中惡毒攻擊自己的事情既往不咎,于是陳琳也投降了曹操,後來成為了曹操的文學侍從之臣中的一員! 官渡之敗,袁紹元氣大傷,但是袁氏家族在河北的統治還是很牢固,四州之地還在袁紹控制的範圍内,各縣的叛亂很快就平定了下來。

    但是袁紹并沒有在這場慘敗中吸取任何教訓,昏聩自大症沒有稍微有所減輕,反而發作的更厲害。

    官渡之敗袁紹沒有檢讨反思,而是遷怒于做出正确判斷的田豐。

    就在軍隊北返的路上,士卒無不捶胸而哭說,如果田豐在,我們何至于敗得如此之慘啊!袁紹很是羞愧了一陣子,也頗為後悔,覺得田豐确實比自己高明。

    但是他的另外一個謀士逢紀,一向嫉妒田豐,擔心田豐得到重用,就向袁紹進讒言。

    他說田豐在大牢裡,聽說我軍失敗了,幸災樂禍。

    袁紹的自我毀滅症稍微有點好轉,被這句讒言一刺激立即又惡化了,對田豐更加痛恨了,決定殺了田豐。

    其實田豐也是很能了解袁紹,在官渡失敗之後,有人向田豐道賀,說這場戰争完全如您預料的那樣,這回您一定能得到重用了。

    田豐說,袁将軍外寬内忌,如果打勝了或許還能赦免我,以顯的他寬宏大量。

    現在失敗了,惱羞成怒,一定會殺我出氣,我必死無疑! 袁紹在官渡慘敗回到邺城後不久,因為受了這場打擊,氣得嘔血五鬥而死。

    但是他留下的後遺症讓袁氏家族在河北平原上徹底消失。

    袁紹處理繼承人問題上所犯的錯誤與政治軍事上所犯的錯誤是同樣的嚴重。

    廢長立幼自古就是取亂之道,宗法社會裡長子繼承父業,但是袁紹廢除長子袁譚,立幼子袁尚,導緻袁紹死後袁氏兄弟為了繼承父業互相殘殺。

    其實早在沒有廢長立幼的時候就不斷的做廢長立幼的動作,沮授田豐等謀士就勸袁紹,這樣做容易引發内亂,袁紹并沒有聽。

    于是在袁紹死後,袁氏兄弟開始上演了同室操戈的人倫慘劇。

     曹操來攻,袁氏兄弟的内鬥暫告一段落,一緻對外,等到曹操停止進攻了,袁氏兄弟馬上又開始窩裡鬥,後來曹操發現了這個秘密,幹脆不攻,給袁氏兄弟足夠的時間窩裡鬥,等到兩敗俱傷再去撿便宜。

    于是曹操虛張聲勢,做出一副南伐劉表的架勢,以迷惑袁氏兄弟。

     袁氏兄弟果然開始更大規模的内鬥,謀士也分成兩派,一派幫老大,一派幫小主公。

    當年袁紹袁術兄弟就不和,也發生過類似的窩裡鬥,很受人鄙視。

    在官渡之戰之初,袁強曹弱,袁紹自信可以拉攏天下豪傑,但是當他去拉攏曹操的敵人張繡,卻被張繡謀士賈诩斷然拒絕。

    賈诩說你們自己兄弟都不能相容,能容得下天下的豪傑嗎?可見窩裡鬥也是袁家的傳統。

     袁譚被袁尚打的大敗,袁譚打不過兄弟不惜引狼入室,向曹操求救,曹操是求之不得,立刻發兵北上,袁紹兄弟窩裡鬥,互相削弱,曹操沒有費太大的力氣就攻下了邺城,占領了冀州,進而攻取并州、幽州。

    後袁紹長子袁譚青州刺使被曹操所殺,袁紹外甥并州刺使高幹降曹(後叛變,失敗被殺),中子袁熙和幼子袁尚逃往遼東,被遼東太守公孫康謀殺,自此顯赫一時的袁氏家族完全退出曆史的舞台。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