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3、官渡

首頁
    梁小醜。

     陳琳還在文中曆數曹操的罪狀,同時贊揚袁紹英明神武,袁軍勢力強大以及這次軍事行動的正義性和必勝的決心。

    總之袁紹真理在握,是正義的化身。

    而曹操目無君父,尤其曹操派七百軍士挾持皇帝,名為保護,實則監禁,如此無君無父,殘暴奸詐之徒,可謂罪大惡極,自然也就是邪惡的化身。

    此文把袁紹誇上天,還說袁紹以前很照顧曹操,推薦曹操當官,而曹操是忘恩負義的小人,勾結袁紹的敵人公孫瓒。

    把曹操罵的一無是處,連讨伐董卓袁紹不出力,曹操獨自追擊這件事也貶低醜化。

    罵曹操其他方面還能說的過去,而這次還是值得肯定的,盡管敗了,但是雖敗猶榮,而袁紹壓根就沒動。

    但是也被陳琳說成是貪功冒進,喪師失地。

    一次英勇的戰鬥,被文人的一管筆歪曲成了軍事白癡的冒險行動,真是軟刀子殺人不見血!當然,陳琳在袁紹賬下服務,自然是從袁紹的角度出發攻擊敵人。

     檄文傳到曹操手裡,氣得曹操七竅生煙,但是也無可奈何。

    袁紹宣傳工作做的好,但是人家的實力也在那裡擺着呢,盡管可以看不起袁紹,但是他的實力卻是真的。

    袁紹消滅了公孫瓒,沒有後顧之憂了,曹操也消滅了呂布,打跑了劉備,降了張繡,安撫了關中,而觀望中的劉表是無用之人,不足慮,江東的孫策不夠強,也不足畏,可以專心迎戰袁軍了。

     袁紹公開挑戰,移軍黎陽,派将軍顔良進攻白馬,東郡太守劉延抵擋不住,向曹操告急。

    曹操水來土掩,兵來将擋,采用荀攸聲東擊西之計,佯攻袁紹大後方,誘敵分兵來救,回援的文醜軍在延津遭曹軍騎兵突襲,被斬馬下。

    曹操派大将張遼并新降曹操的關羽增援白馬,關羽陣斬袁紹王牌将領顔良,白馬之圍遂解。

    曹操初戰告捷,撤回官渡,袁軍追擊。

    袁紹謀士沮授說不應該追擊,我軍糧足宜堅守,敵軍兵精然補給不足,所以積極求戰的應該是敵軍。

    我們不用跟他們硬碰硬,利用我們糧秣豐足的優勢跟他們打消耗戰,用不了多久敵軍糧盡,不戰自亂,我軍吃飽喝足,養足精神,再跟他們打。

    不管敵軍多麼能打也要吃飯,餓着肚子還能有什麼戰鬥力! 然袁紹貪功冒進,雖然初戰失利,連損兩員大将,但是對于财大氣粗的袁紹來說,那不過九牛一毛,非要聽信郭圖,堅持進攻官渡。

    氣得沮授辭職不幹了,袁紹認為沮授跟他鬧情緒,不準辭,但是解除了沮授總參謀長的職務,給郭圖當。

     因為袁曹相持于官渡,關鍵的決戰也在官渡,所以這場戰役在曆史上稱“官渡之戰”。

    這場戰役是中國曆史以弱勝強的經典戰例,同時也深刻影響三國的曆史乃至整個中國的曆史進程。

    可以說,正是官渡之戰奠定了後來三國割據的基礎,也是最終天下一統的基礎。

    袁曹在官渡相持階段,互有勝負。

    袁軍築起高樓射殺曹軍,曹軍發石機還擊。

    袁軍地道戰,曹軍地溝戰,雙方傷亡極其慘重。

    然而耗了三個月,曹操堅持不住了。

    正如袁紹的謀士沮授所料,曹軍補給跟不上了,士兵吃不飽要鬧嘩變,好多縣也開始叛變曹操,響應袁紹。

    曹操的信心也開始動搖了,寫信給留守許都的荀彧,表示撤回許都的意思。

    荀彧回信說現在袁紹大軍集結官渡,正是決勝的關鍵時期,撤軍就意味着我們永遠沒有機會翻盤了。

    現在情況如同劉邦項羽相持于荥陽、成臯,誰先撤誰輸,誰堅持到最後勝利屬于誰。

    我們現在沒有退路了,隻要堅持就有希望! 果然,袁紹似乎為了印證敵人對自己中看不中用的評價,總是用自己的錯誤來證明,一再幫自己的敵人。

    尤其處理不好内部關系,不納忠言,讓眼看到手的勝利白白的溜走。

    許攸的叛逃,讓有利于袁紹的局面迅速發生逆轉,讓他又一次反勝為敗。

    這就是典型的“袁氏風格”,瘋狂的自我毀滅神仙也救不了!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