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武夫乱国

首頁
    過海之計。

    董卓令西涼軍深夜潛出軍營,第二天大張旗鼓,隻見大隊人馬浩浩蕩蕩進入洛陽,這樣虛張聲勢一番,洛陽朝廷的那些公卿士大夫們盡然沒人瞧出破綻來,以為西涼大軍雲集,無人敢阻擋董卓進京。

     董卓進京朝政正是大亂之後,還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如大地震之後的餘震不斷。

    何進部下殺何苗,何苗部被董卓收編,兵力單薄的西涼軍得到很大的補充。

    當初何進勸他妹妹何太後誅殺宦官,何太後遲疑不肯下旨,何進想要制造動亂來恐吓何太後。

    何進令東北西北的軍馬造反,太後并不理睬。

    他又密令守衛洛陽近郊的丁原假裝造反,四下裡放火,虛張聲勢,但是太後也不為所動。

    何進又暗中派人告訴董卓,叫他造反,以申讨太監,但是沒有等到董卓殺過來,何進就被宦官殺了。

    在這場混亂中,可見并州刺使丁原本來也是有機會大撈一把的,但是還沒等他有所作為,他的部下呂布就叛變,并殺了丁原來投西涼軍。

    董卓的兵源得到進一步的充實,在強大兵力作後盾的前提下,他可以放膽的實現他完全控制朝政的計劃了! 董卓以為,要實現完全控制朝政的計劃當然是要樹立自己的權威。

    現在要另起爐竈肯定是不切實際,大漢朝這塊招牌還是不能換,不管在他的心中有沒有那個大漢朝的影子,但是愛國口号是不能少的,表面文章要做足,因此他想到了換皇帝。

    現任皇帝懦弱不适合皇帝這個位子,換一個聰明有為的皇帝也是為社稷着想。

    他要換掉何進立的皇長子劉辯,換上小皇子陳留王劉協。

    在外戚宦官之亂中,劉辯和劉協兄弟被十常侍劫持,十常侍死後兄弟倆一度流落在北邙山,後被朝臣尋到,在返京的路上與遇董卓的部隊相遇。

    董卓上前參拜皇帝,少帝劉辯畏懼董卓軍隊,驚慌不知所對。

    而小皇子劉協卻能應對如流,董卓以此為借口,要在他的主持下廢少帝劉辯立陳留王劉協。

     古代君主專制政治,擁立之功,尤其擁立幼主的大臣獨攬朝政名正言順,所以董卓迫不及待的要行廢立。

    但是廢立皇帝是大事,有廢立之權的大臣必須具備很高的威望。

    而董卓進京不久,局面初定,還沒有站穩腳跟,屁股還沒有坐熱,就急于廢現任皇帝,想着自己再另外立一個皇帝。

    何況皇帝不過是初登基的少年,又是先帝的嫡長子,沒有任何過錯。

    廢掉皇帝,董卓拿不出來一條令人信服的理由了,僅僅是他覺得這個皇帝不行。

    很多朝臣反對,但是董卓不管,他認為手裡有槍,他說皇帝要換就必須換,卻不知道強行換皇帝的後果是使得稍微穩定一點的局勢,再次掀起波瀾——還讓其他諸侯讨伐董卓師出有名了,這一廢立不僅不能實現他獨霸朝政号令諸侯的目的,反而成了衆矢之的,使局面亂的更加不可收拾,天下開始全面動蕩,真正是武夫亂國! 果然公卿士大夫們盡管都不贊成,隻是在董卓的淫威下朝臣們隻能保持沉默。

    于是陳留王劉協被董卓立為新皇帝,這就是漢獻帝。

    從此漢獻帝成為一張王牌,幾經轉手,最後控制在了曹操手裡。

    在董卓手裡産生的王牌,董卓卻不會很好的出牌,他顯然是個生手,所以很快被淘汰出局。

     董卓強行換皇帝成功了,但是更加的堅定了大家反董的決心,士族子弟紛紛逃出董卓控制的朝廷,起兵反董,朝中大臣也都在暗中算計他,可以說董卓内外都是敵人,但是董卓卻渾然不覺,自以為他大獲全勝,已經實現了他完全控制朝政的目的,幾乎以為這個朝廷已經姓董了!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