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與呂布雖有父子之名,其實毫無血緣關系,在這之前董卓和呂布完全就是陌生人。
一個在涼州地面上呼風喚雨,當土皇帝,一個在并州刺使丁原賬下,默默無聞充當主薄。
在并州刺使丁原賬下應該是呂布最不得意的時候,他的命運跟他的長官聯系在一起,隻有他的長官升遷,他才有望跟着沾點光,他的未來跟他的長官捆綁在一起,前途渺茫,他感到英雄無用武之地。
所以呂布恐怕是早有了另投明主的心,但是即使如此也跟董卓聯系不到一起。
如果宦官外戚之間的窩裡鬥沒有達到白熱化,以至于最後攤牌,進一步到了圖窮匕見的地步,董卓和呂布這兩隻狼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結成政治上的聯盟,形成利益上的共同體!
後漢政權在外戚和宦官的互相撕咬聲中結束,這個政權的崩潰,改變了多少人的命運,天下大亂就意味着衆人觊觎的權利也要被推倒重新洗牌!野心家們都想賭一把,賭徒們哪個不想自己坐莊呢?董卓是第一個赢家,他中了頭獎,一夜之間由地方諸侯變成了中央。
一向在偏遠西北邊疆稱王稱霸的董卓,進入繁華的京師,劉姥姥進了大觀園,眼花缭亂之餘也考慮鞏固他在洛陽朝廷的地位。
他下了三千人馬的賭注,赢得一座花花江山,但是土皇帝不管擁有多少還是土皇帝。
因為董卓是驕橫跋扈慣了的軍閥,口碑不佳,官宦集團甚至對這個聲名狼藉的西北軍閥連觀望态度都不抱,壓根就不買他的賬,采取跟他不合作的态度。
因為朝臣們都知道董卓是個聲名狼藉的土皇帝,他帶領的西涼軍更是一群土匪,是不能成大事的,他控制洛陽靠的是軟硬兩手策略,也就是大棒加胡蘿蔔!
董卓知道,發了這筆意外的橫财得來的容易,失去的也會容易。
為了确保自己控制洛陽朝廷,他需要擴充自己的勢力,招降納叛和拉攏官宦集團。
而勇武的呂布和他帶來的強大并州軍,對他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讓他的勢力大增,為他解除了兵源不足的後顧之憂。
董卓極盡拉攏之能事,為了鞏固與呂布及并州軍的聯盟,收呂布為義子。
呂布也是為了自己在董卓這裡的利益最大化,拜董卓為義父,總之董卓呂布所謂的父子關系,不是呂布崇敬董卓到了無以複加的地步,甘願以兒子的身份侍奉董卓,也不是董卓對呂布欣賞備至,到了要認呂布為幹兒子的地步了。
可以說董卓呂布這對所謂的父子那是毫無感情基礎,唯一的支撐就是利益,也就是從一開始就是互相利用,各取所需罷了!
董卓收呂布為義子,呂布拜董卓為義父的關系,實際上是一種為了在政治上相互利用的聯合。
與之類似的多為政治聯姻,結為兒女親家。
孫權妹妹嫁給劉備就是一樁典型的政治聯姻,此外與之類似的還有拜把子,結為異性兄弟,像劉關張那樣,以此為紐帶結成政治上的聯盟,形成利益上的共同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但是這種聯合其實也是很脆弱的,政治集團為最高利益不惜骨肉相殘,父子兄弟刀兵相見的人倫慘劇也不斷上演,何況為了互相利用的聯盟。
而呂布跟董卓在這種聯合中也算是比較的另類,這種所謂的父子關系甚至沒有政治聯姻稍微牢固點。
不知道董卓為什麼不把女兒或者董姓家族的女兒嫁給呂布。
多半是董卓在骨子裡看不起呂布,不願意跟呂布聯姻,隻想暫時利用下,利用完了,卸磨殺驢。
也可能是呂布從骨子裡也看不起董卓,不想娶董家的女兒,隻想從董卓那裡得到自己想要的,或許二人都是互相的看不起,總之一開始應該就是同床異夢,都是奔着利益來的。
既然董卓呂布兩人關系的支柱是利益,那麼一旦沒有共同利益了,兩隻狼的合作基礎也就不存在了,到那時肯定要互相撕咬個你死我活!
随着西涼集團的勢力不斷鞏固,呂布在董卓那裡的身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