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二章:司马懿

首頁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句話可以說是小說《三國演義》的主旨,貫穿全書的始終。

    天下不管如何紛擾,最終還是要歸于統一,這是大趨勢,也是中國曆史發展的規律。

    從董卓之亂到官渡之戰,這是一段最黑暗混亂的時期,人民飽受戰亂之苦。

    所謂“亂離人不及太平犬”,人心思治,社會早日回歸正常的秩序也是亂世中人民最熱切期盼的!在戰勝袁紹之後,曹操成為了安定北方的第一人,他被寄予了厚望,他也似乎更有條件完成天下的統一。

    但是赤壁之戰遇到阻力,因為那是個強人政治的時代,曹操的對手都不是等閑之輩,因此他統一天下的計劃隻能中途夭折。

     其實,即使赤壁遇挫,曹操也沒有完全失去統一天下的機會,在三家的實力對比中,曹家仍舊是占據着主導地位。

    甚至在曹操之後的魏蜀吳三國時代,曹魏仍然能決定未來局勢的走向。

    但是曆史的發展總是出人意料,最終完成統一的卻不是曹魏,更不是蜀吳兩國,而是晉。

    三國歸晉似乎是偶然的,但是一切的偶然因素中都包含着必然的因素。

    晉并非三國之外一個新興起的政權,而是取代曹氏政權的司馬氏家族,司馬氏家族之所以最終能完成統一實際上還是得益于曹魏政權雄厚的基礎。

     三國這段曆史之所以在司馬家族手裡終結,是偶然因素中的必然因素在起作用。

    在三國末期,三國曆史上的強人相繼謝世,這意味着強人政治的結束,家族政治的興起!曹魏的第一任皇帝曹丕實行“九品中正制”的制度,讓家族勢力有機會再度壟斷仕途,以此換取氏族的支持,使得在曹操手中結束的家族壟斷仕途的現象在其子曹丕手裡死灰複燃,家族勢力再度擡頭,最終取代了曹操開創的唯才是舉的選撥人才制,進入了唯門第論的時代。

    這種現象影響深遠,可以說是整個魏晉南北朝政治形态,直至隋唐才算結束。

     司馬氏家族在兩漢的政治舞台上都扮演過大小不等的角色,但是真正在台前扮演主角的是從司馬懿開始。

    浮沉宦海,曆經風雨,司馬氏家族不管對曆史的發展有過多少影響,但是這個家族始終不曾遊離出官僚體制外,長期附在官僚體制這張皮上,無形中已經形成一派勢力。

    到了司馬懿這一代司馬氏家族俨然成為黃金家族,完全是由官僚向帝王過渡。

    司馬懿不僅為三國歸晉打下了基礎,實際上也是兩晉王朝的真正奠基人。

     司馬懿的在文藝作品中沒有曹操那樣複雜多樣,也不同于諸葛亮那樣,被刻意神話,被千篇一律的歌頌,被塗上一層油彩。

    司馬懿的形象其實還是比較單一的,基本上可以用“老奸巨猾”四個字概括。

    其實,三國時代最終能在司馬家族手中終結,并不能說明司馬懿或者其子孫更優秀。

    首先是司馬家族所取代的那個曹魏政權足夠強大,這是三國歸晉的前提條件,其次才是司馬懿個人的因素。

    在三國曆史上的強人中,壽過七十的除了孫權就是司馬懿,司馬懿親曆了漢王朝的崩潰,也親曆甚至參與了曹魏代漢的全部過程。

    同時曹魏也是在他手裡終結,三國中第一個被滅掉的其實是魏,司馬懿就是曹魏的掘墓人,也可以說他是三國時代的見證人,他的勝利是他頑強的生命力的勝利。

     雖然,司馬懿跟他同時代的人物相比,他也是毫不遜色的,但是跟曹操孫權劉備這樣的一方霸主相比,司馬懿被襯托的黯然失色,甚至跟後強人時代的諸葛亮相比他也不出彩,他的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