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3讲 孩子良好的性情怎么养成

首頁
    争。

     老師說:那麼,兒童偏吃肉、糖、奶類食品,同樣會暴躁易怒,喜動好鬥,不受勸阻。

     母親說:現在的孩子大多都這樣。

     教授說:經常吃甜食的兒童,還容易骨折,脊椎側彎,容易誘導癌症,容易引起肥胖症、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等。

     母親說:那這該怎麼辦呢?現在都是這些食品呀! 老師說:多自己動手做,少買現成食品。

     教授說:孩子的異常行為既然與飲食有關,那麼,适當加以調整就有一定的效用。

     母親說:怎麼調整呢? 父親說:這個笨呀! 母親說:我笨多年了,你又不是不知道。

    (大家笑) 父親說:我再說自己呢!你倒挺主動。

    (大家笑) 教授笑着說:如果孩子任性、暴躁、易沖動,少吃肉、糖、奶制品,多吃蔬菜、水果等素食品,心情就會逐漸平穩。

     父親說:那麼,性格内向的孩子呢? 教授說:對于性格孤僻、情感抑郁、表情淡漠、反應遲動的孩子,應考慮其體内可能缺少維生素c的成份。

    飲食中應添加蕃茄、桔子、蘋果、白菜和莴苣等。

    因為這些食品含有能增強神經信息傳遞功能的營養成份,及時補充,就可以使上述症狀緩解或消除。

     母親說:那如果孩子總沒精神呢? 教授說:若較長時間出現疲倦、煩躁、焦慮、健忘和恐怖等現象的孩子,是體内B類維生素缺乏的信号反應。

     母親說:那怎麼辦? 教授說:要及時給其補充大豆、曹米、蛋黃、動物肝髒、牛奶、核桃仁和芝麻等食品,因這類食品富含維生素B類成份,可調節神經功能,促進感覺和記憶的形成,有利于健腦、健身、健心。

     父親說:吃早飯有沒有影響? 老師說:有的家庭吃早餐的習慣沒有形成,或早餐吃的簡單不夠豐盛,有的孩子不吃早餐更容易誘發出毛病。

    早餐對人的心身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母親說:早飯其實很重要的。

     教授說:就是呀!營養豐富的早餐能夠使體内的血糖水平保持穩定。

    成年人在饑餓時,身體會自動消減對其它部位的糖原供應,集中将能源物質先送到大腦。

    此時,大腦的血糖水平雖然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太大,不至于影響智力活動。

     父親說:大人忍着饑餓也還是可以工作的。

     教授說:可兒童在饑餓時,就不易自動控制能源輸送,大腦血糖的供應會随饑餓而下降,年齡越小,大腦對血糖水平的耐受性越差;血糖稍有下降,注意力就渙散,長時記憶力下降,對學習内容理解不易,即使理解了也容易忘記,更難達到舉一反三的效益。

     母親說:難怪現在的孩子,很多的都不能集中注意力呢! 父親說:不吃早點導緻的? 母親說:至少是一個主要原因。

     父親說:哎呀!說話很有分寸了啊! 母親說:什麼意思嘛!好像我過去說話沒有分寸似的。

    (大家笑) 教授笑着說:小學生在上午第三、四節課時易做小動作的頻率顯著增多,不應簡單的看成是一種不規行為,或違反紀律的問題,實際上,這是身體在大腦血糖水平下降時出現的一種保護性适應機制。

     父親說:這麼說來,如果長期不吃早飯,那不就麻煩了嗎? 教授說:如果長期不吃早餐,那,這種行為必然變成習慣,習慣自然成為性格,就建立起長期的保護性适應機制,那時,再更改就不容易。

     母親說:從明天起,一定要吃早餐。

     父親說:又是從明天起,明日複明日,明日何其多呀!就從今天、現在、此刻、當下開始不更好嗎?為什麼非要推在明天呢? 母親說:今天早上不是已經過去了嗎?怎麼吃早飯呢?難道要倒回去,活在過去嗎? 父親說:所以,我說要活在當下嗎!從現在開始,每頓飯都要好好吃,科學的吃,不僅要吃飽,還要吃好。

     母親說:狡辯!(大家笑) 教授笑着說:早餐不僅要吃,而且要吃的有科學價值。

     母親說:怎麼才算是有價值? 教授說:科學的早餐,既要有蛋白質,又要有碳水化合物,還要有一些水果和蔬菜。

    早餐很重要,不但要讓孩子吃飽,還必須讓孩子吃好。

     父親說:就是嘛! 母親說:你又不做,你隻管吃,當然就是了。

     父親說:我就是要做了。

    (大家笑) 教授說:而晚餐如果吃很太好,吃的過飽,則睡眠不了,容易晝夜颠倒。

    夜間本該休息,反而思維亂跑,白天需要集中精力,卻精神受潮。

     母親說:那晚飯該怎麼樣吃呢? 教授說:晚飯要清淡,應少吃,這樣,夜間才能睡得安穩覺,白天才會有振奮的精神,使學習、工作顯奇效。

     母親說:聽見沒? 父親說:聽見了,晚飯吃少,睡眠好,學習、工作能顯奇效。

    (大家笑)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