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下來,孩子才能高上去。
要把兒子當老子、當領導去敬重,讓孩子感受一種被尊重的感覺。
從小給孩子一個心勁,給他一個思維,不要給一個模式,什麼時候都說:“你行,你一定行!”
還有,我們都知道,家長是孩子的環境,是他的榜樣,很多家長自己回到家打麻将、喝酒、看電視,卻讓孩子不停地學習,這無論如何說不過去,他沒法想得通。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培養孩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要持之以恒地付出千萬倍的辛苦的,但需要再三強調的是,我們不要把辛苦下在孩子身上,而要下在自己身上,因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至于玩電腦,沒有人限制他就會合理安排,限制了就會成瘾。
“瘾”是什麼?“瘾”其實就是思維的放松,是内心沒有别的東西,而用于暫時支撐生命的東西,是精神的有所寄托罷了。
不要限制孩子玩電腦,假如沉迷,也讓他現在沉迷,不要等到上了大學再沉迷,那樣更危險。
其實隻要家長不堵,孩子很快就會轉換的,這是必然的,毫無疑問的!
第二部分:調整自己、和諧家庭、做好榜樣。
教育在于環境,而不是約束!孩子現在沒有可學的人,他隻能把老師和父母當成榜樣、偶像。
我們隻管積極主動地做好自己的事,孩子是能看到眼裡的,他也就知道自己該怎麼做了,這就是教育。
父母親的一舉一動孩子都會有感覺,都會對他産生影響。
比如,你們這幾天在這裡學習,别以為孩子不知道,雖然你們沒告訴他,但他能清清楚地感覺到父母親在轉變,在提升。
很快他會找你們談的,如果是那樣,你們就如實地告訴他在這裡學習,他如果願意的話,就帶他一起來。
每一個因為孩子的問題而來的家長,都是抱着調整孩子的目的來的,但我要告訴你們,孩子是父母親的一面鏡子。
從鏡子裡看到了漂亮的一面我們就高興,看到了醜陋的一面我們就抵觸,我們怎麼就沒有想到:要想讓鏡子裡的“我”光彩奪目,是不是得先把心用在打扮鏡子外的“我”上呢?告訴你:從現在開始趕快放開孩子,不要逃避,不要抵觸,趕快檢查自己,修整自己,這是唯一有效的辦法。
其實,孩子出了問題,症結在家長那裡,說到底,是夫妻關系不和諧的原因,是家庭環境不和諧導緻的。
一方面,孩子從小生活在一個吵吵嚷嚷、争高論低的嘈雜環境裡,長期沒有安全感,導緻他精神總不能放松。
另一方面,父母雙方思想觀念、教育方法的長期不一緻,使孩子事事左右為難,處處無所适從。
在這樣的環境裡長大的孩子,會把這種不安全、不和諧的意識深深地植根于心中,一旦走入了另外一個環境——學校或社會,潛意識中,他會用自己熟悉的那種模式進行類推,從而導緻了無法正常适應環境,即人際關系障礙。
從現在開始,夫妻之間不要再揪扯誰是誰非,孰對孰錯。
世間之事,其實沒有對錯之分,就看你能不能順應。
更何況在家庭中,本來就是為着共同的利益。
彼此都寬容一點,遇事相互諒解一下,多想想對方的優點,多看看對方的長處,讓家庭似港灣,而不要像戰場!還家庭、還孩子一份應有的甯靜,每個人都做好自己,良性循環的目标很快就會實現。
女院長說:七天的培訓,李全春老師從觀念講到方法,從思維講到實踐,從大社會講到小家庭,從大宇宙講到小個人,由他人到自己,由表及裡、深入淺出耐心地講解着,開導着。
郭先生夫婦緊張、憂慮的心情也慢慢的緩解了、放松了,雖然不免有些難為情,但畢竟放心了許多。
正像李全春老師講的那樣,知道症結出在自己這裡,就不必一味地擔心了。
俗話說:“解鈴還須系鈴人”,剩下的就隻有自己腳踏實地、一點一滴的去做了。
培訓臨近結束時的一天早晨,久聞其聲不見其人的郭浩天同學,終于閃亮登場了。
滿面春風的一家三口剛一進門,大家互換了一下眼神,在場的人都會意地笑了,笑得那麼燦爛,那麼真誠。
剛一坐下,浩天的爸爸就迫不及待的先開了口:“昨天晚上我們一起出去走了走,孩子主動跟我們談他心裡的想法,我們以為他不知道我們來這裡學習,害怕他能不能接受,原來,他很有數的。
”聽了這話,滿屋子的人全都笑了起來。
“他是看到了我們的提升,覺得平等了,可以相互溝通了。
我們跟他一談,發現他的想法和李教授這幾天講的一模一樣,就好像這幾天不是我們在學,而是他在學,你說這怪不怪?”浩天爸爸滿面笑容的接着說。
然後又是一陣輕松的笑聲。
浩天接過爸爸的話不急不慌地說:“昨天晚上跟他們(爸爸媽媽)談談話,想看看他們是不是真的改變了,我發現他們真的改了!”剛一開口,他極富幽默的談吐、超越十五歲年齡的穩健,以及很有征服力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