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氣質,立刻博得了滿堂的歡笑和熱烈的掌聲。
這時,我才顧上仔細地打量了一下這個孩子,高高的個子,憨态可掬的白淨的國字臉上,一雙黑亮的眼睛裡透着聰慧和沉穩,一字一頓的談吐展示着男子漢的胸有成竹。
李全春老師笑着問:“那你今天來這裡,是自願的,還是他們強迫的?”
“是我自願來的,我想看看你們是何方神聖,能讓他們這麼固執的人改變的會是什麼人?”又是一片哄堂大笑,這孩子太幽默了。
“你怎麼知道我們講的這些道理?”李全春老師進一步地問道。
“我看玄幻小說就會融入故事,好像自己就是主人公,看得多了,仿佛自己活了好幾輩子,也就懂了好多道理。
父母親的年代,大學生很吃香,我們現在所處的這個時代,是能力更重要!”
李全春老師往前欠一欠身子,又饒有興趣地問道:“玄幻小說裡,什麼東西在吸引你?”
“看那個小說,融進去,你會變成另一個人,不再背負郭浩天的壓力,也有知識内含。
平時覺得挺悶的,寫完作業不許看電視、玩遊戲、也不許聊天,就隻能看小說,其實就是一種逃避。
”停了停浩天又說:“看小說,首先是對他們(家長)的壓迫的一種反抗!”
李全春老師說:“實際上,你找到了一種處理問題的辦法,還比如父母親給電腦設的密碼,你知道解開它不容易辦到,就繞開它從另外的途徑進去了。
其實你别的問題都有能力、有辦法解決,就隻有父母、老師擔心的、糾結的這點事,你沒去解決。
你對自己的事,一定是心中有數的,但這不等于父母親心中也有數,你覺得是不是得通過溝通,讓父母了解你内心的想法,給他們一個放心呢?”
接下來,爸爸說出了自己對兒子的擔心和憂慮:第一,做事應付,沒有标準。
第二,癡迷于玄幻小說,會耽誤了正事。
第三,遇事回避,不面對。
對于爸爸的擔心,兒子緩緩地說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說:“首先家長對孩子應該平等一點,說話應盡量用商量的口氣,有時不妨也利用一下孩子的虛榮心,比如誇獎、表揚、認可。
如果家長能做到事前尊重,事後表揚,孩子的行為肯定會規範。
關于‘回避’,其實不可能永遠回避,有些障礙,能繞過去最好!是障礙導緻了好奇心。
我覺得,家庭内部應該多溝通,你們于其重重設障礙,不如撤了障礙,省時,省力。
這樣,電子書看看也就膩了,不然,相當于為看三天三夜的書,而找了半年。
其實除了家長設的障礙外,我自己也設了障礙——自我封閉,你們管這個叫逃避,我管這叫自我減壓。
”
他環視一下四周,笑了笑繼續說:“過去談了好多次,因為攻不破就放棄了。
這次,家長如果能做出一些讓步,就沒問題了。
你們的讓步是給我一定的自由,我的讓步是不再追求絕對的自由。
關鍵是得撤了自己所設的障礙,畢竟,堡壘都是從内部攻破嘛。
”
孩子侃侃而談,進退有度,句句真誠,其思維成熟得讓人心疼。
我在想,對于這樣一個孩子,家長的憂慮、擔心難道不是多餘的嗎?
“小時候,覺得他能成才,現在的狀況讓我們覺得他成人都難!”媽媽也沒有放棄這樣一個傾訴與表達的機會。
“我媽的擔心是比較多餘的,你應該相信兒子能成才!假如相信兒子不是人才,怎麼擔心也不管用呀!”兒子的回答簡短而富有哲理。
“我知道,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我會把自己該背的壓力背上,而别人額外施加的壓力我會扔下。
上學的事,過去因為你們總揪着不放,讓人覺得像是在給你們學,所以我不想去。
現在話說開了,你們也明确了,那是我自己的事情,我會去面對的,至于怎樣擺正上學與看電子書的關系,我想我能做好的。
”看着父母親仍不太放心的表情,他又如此補充道。
“打開心扉,破除心障,暢想未來,我很高興。
”這是郭浩天同學的結束語。
李全春老師總結說:“如果每個人隻背好自己的‘包袱’,這世界是太平的!之所以不太平,是因為我們搶着背了别人的‘包袱’,而把自己的‘包袱’扔下了。
無論誰,這一生隻能做一件事——做自己的事,順應所有的人。
除此你别的什麼也做不了!”
最後,李全春老師問浩天:還有什麼要說的?
孩子深深地歎了一口氣,微笑着一字一頓地說:“啥-也-别-說-了!”長長的尾音意味深長,也耐人尋味。
女院長說:“啥也别說了”——這五個字,包含了太多太多的内容,有孩子對父母一路辛苦的理解,有對他們壓迫和“不懂”的寬容,有對自己不足之處的反省,更有背起“包袱”直面現實的勇氣與信心。
培訓結束了,目送着他們一家三口越走越遠,我在心裡默默地送上了我的祝福——願他們一路順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