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附录一 功法杂谈

首頁
    …。

    ” 不相信諸佛菩薩有不可思議的能力?又是一個眼睛可以看見的活生生例子别不相信佛的不可思議,更别謗佛;否則屆時落入無間地獄受無量苦經無量劫時,又要讓地藏菩薩搖頭歎氣啦! 二、禮佛的不可思議境界-天眼通的開始“李講師你是什麼時候,怎麼一個情況下開始有天眼通的?” 佛堂的學員或是十方前來共參佛法的大德們常常會面上帶微笑,雙眸閃閃動以一種一分好奇的眼光和口吻問這一句話! 天眼通?想想真是慚愧,且别說跟當年學佛時第一位師父--“水果大師”廣欽老和尚的殊勝成就千不及一;就是和在下最欽佩的青年居士馮馮大德也是望塵莫及。

     “你們所知道的天眼通是什麼?難道是像放電影一樣放映出未來事?或者放映出過去事就叫做命通?”或許是我的頑性習氣深重老不成熟,所以常常喜歡拿最簡單而人人朗朗上口的佛學名詞問想問我問題的人。

     好啦,這問題一旦反問回去大半都傻在那兒,他們想:“你這位老兄不是把問題的答案都回答了嗎?”偏偏問這些問題的人,大概因為佛學的關系所以腦袋清楚,知道我說出的答案是他們心中所想的,但是語氣中用上了問号又似乎是否定了它! “我們知道的天眼通不是這樣子的,它極少有劃面呈現,而是在禅定中自然起生于自性佛位的智慧當下明了。

    ”我說:“這個我自稱它為無念之念,也就金金剛經所說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 每回說到了這裡我就會看看對方的反應,能夠明白的就繼續接道:“『應無所住』就是無念,『而生其心』的心,指的就是自在法身,自性佛位的意思。

    楞伽經裡面釋迦佛曾說到法界(宇宙)源起時提及在法界存在以前就有佛性,而這湛然不動如如的佛性于寂深定中産生了虛空。

    虛空并不是什麼都沒有的空,而是具有十二種『能量』在交互塵勞--塵者,最細小的電子;勞者,運動變化。

    ”虛空這十二種能量的交互影響,運作而至産生了法界,也就是最初的宇宙;法界再經由『時間』這個能量的變化而衍生了曆劫來的萬相萬物。

    所以,當你能住于自性佛位在那自性光一閃的刹那--也就是無念之念的時候,當然什麼事都明白了。

    ”“那麼就像剛剛我所說的,天眼通看未來,宿命通看過去,其實這些名相隻是因應衆生的方便說法。

    我們知道,地球繞太陽做公轉,太陽率領太陽系的行星繞銀河系以光的速度做公轉,所公人類計算時間是以『光』做基準。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裡也說過,如果某種物體能夠超越光速那麼它就能到達過去、未來。

    “聽的人有些勉強能明白的就點頭贊同,但是自們想知道的答案我卻還沒講出來。

    好騙一點的,或者說是較具足慧根本性善良的就被這話題拐了一個彎;但是有時遇上頑固份子十足堅定非得要你說出來不可,那隻有坦白招出兩個字:“禮佛!” 禮佛?對,我的第一次天眼通,不,那時隻能稱之為善根發相就是跪在佛前做禮佛拜忏文的時候,蒙諸佛菩薩威德力慈悲加被而産生的。

     在說到那次經驗以前先說說一個名不見經傳佛學未進的我,如何敢動筆寫下這幾篇文章,記叙這年來的發生在四周種種佛,菩薩的神迹。

     原本我是寫武俠小說的,第一部“蟬翼刀”尚且經由台灣的中國電視公司改編“蟬翼傳奇”連續劇。

    當時在寫作這種打打殺殺的小說時,心中難免嘀咕是不是與佛法相違?雖然五祖說菩提自姓“輪刀上陣,亦得見之”總還是隐隐然覺得不妥。

    後來行方便引用,決定男主角從不殺人而且書裡必有佛經章句融于其中以結讀者佛緣,複為生計所以咬牙寫了。

     民國七十八年三月下旬,承諸佛菩薩的感召及衆緣和合和台北東區開了間佛堂傳叙佛法及修行次第法要。

    這下可糟了,佛堂一開教他自修是越教越有趣,越修越上瘾,恍恍如是進入了無底洞似的自在其中,而最慘的是每當要提事寫武俠小說,心頭就生一念:“咦,寫這玩意兒幹什麼?破壞修行。

    打靜禅入定去吧!” 好,筆一放下,心裡想想隻坐半個鐘頭就好;誰知道每回“清醒”回來已經是三、四個鐘頭後的事。

    就這樣一拖,拖了半年! 終于有一天想想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既然是修行與興趣所在,那何不寫寫有關修行的文章?這一想就越想越有道理,又想到今年(七十八年)七月間到香港請南懷謹老師指示時,他曾經說過:“小老弟--,寫小說是很好,但是别寫錯一字誤導了别人。

    我從以前就一直有寫小說的心願,但是一直沒有動筆就是怕這點……,……你另外一個工作是開佛堂傳法?好,好--!以後我們還有機緣見面,再坐下來好好聊聊--。

    ” 先前有了南老師的指示,後來則是有天華出版公的李雲鵬老師一席話才有膽下筆的。

     李老師在天母有一處想當寬廣莊嚴的道場--慈生佛堂,雖然久聞其名,卻一直沒有機緣親近。

    直到了今年九月九日的晚上到天華購買“佛門異記”這三本書時方得迸出第一次的因緣來。

     “聽說李老師的修行很好,是嗎?”在結帳的時候,向天華的小姐問了一句。

     “你想見李老師嗎?”小姐很熱憐的答道:“他現在正在佛堂裡面,你去了一定可以見到他。

    ” 既是如此因緣殊勝,當下向小姐要了地址和位置圖,便拉着一位十來年的好友,也是我們佛堂裡的杜講師一道上山去了。

     如果你問我對慈生佛堂第一個感覺是什麼?那就是在裡面當義工的師兄十分的有禮貌。

     你可别以為學佛的人都很有禮貌文質彬彬的,我常常能透過他們軀殼的外相,而直視他們的腦波,磁場變化知道這“禮”來自何處! 在課堂下我就常常對學生說:“我們學佛的人,不要被人家看不起?切記,千萬不要我執未消又多了一個法執來貢高我慢;如果因為你這樣而讓别人起了輕蔑佛教徒的心,那這條大罪就叫做『大乘,出佛身血』是為五逆罪之一,因果自負,業力自擔。

    出了事别來找我……。

    ” 所以慈生佛堂的師兄出于真誠的“禮”,毫無“我慢”是第一個給我最深刻的印象。

    第二個印象則是“好大的道場”,我跟朋友說道:“有錢人而能如此發心做财布施,法布施的還真是世間少有。

    ”身旁的朋友點頭一笑,複又然回道:“可惜我們沒錢做這等大事,本來我們的心願是日後若有足夠的錢定會開一所大道場弘法利生,想不到有人已早一步做了我們想做的事……。

    ” 說着雙雙互視一笑,若非是在莊嚴道場中,必是仰首大笑有心心相契如是! 慈生佛堂的師兄帶領我們分别拜過想上、樓下兩處佛堂的觀世音菩薩後,便領至講堂坐下,聽聞李老師開示“戒殺,食素”的重要性。

    在講堂中我第三次膽大入定“測試”了道場的“氣”--磁場能量。

     方才在膜拜兩處佛堂時,也分别以立定的方式試過,現在則是以坐定的方式起用惜識力來感受。

    這個,就是慈生佛堂給我的第三個印象。

     “慈生佛堂的『氣』非常的輕柔而精純。

    ”回來後在課堂上對學生們說道:“李雲鵬老師說他吃長齋一十三年從未間斷,誠可信也。

    否則,該處的磁場絕無可能純淨至此!” 那一次見面因為中途有事,所以跟朋友先行離開,未能和李老師有詳談的機會。

    但是,這一回到慈生佛堂去,谷促成了九月二十七日再度前往的因緣。

     是日,李老師在慈生佛堂弘法,課後所有來講堂的大德全數立起,有些則請示李老師世間法種種事。

    當時又頑皮性起,人家問我便入于立定;雙眼一閉兩耳開放,你問你的,我心中自有答案--我看到有一對夫妻在四十七歲時,因為殺業太重,會一個瞎眼,一個聾耳。

     我也看見一位老太太吃了一輩子葷食,結果在右腦部份已經有了傷害,因外有位女居士則在接近五十綠時會有相當大的麻煩發生。

    李老師慈悲,對于各個的問題,隻是盡量暗示而且苦口婆心的勸他們吃素勿再造冤債血仇。

     問的人真多,當時我心中一念生起:“李老師站着,所以大家也站着以示敬意,有人拜他,他也跪下回禮。

    但是,如果他真是一個有修行實證的人,咱這廂坐下了入定以心禮敬;若有責怪之意,那就含笑道歉而走,若不當一回事我就放心不管。

    ” 念起身行,果然衆人皆立我獨坐,大不禮? “我今天老早就告訴他們,今天有一個很重要的人會來佛堂--。

    ”李老師後來在相談時笑着對我說:“你們别看那個人進到佛堂以後,一付很自在的樣子,他不是沒禮貌,别管他要怎樣就怎樣……。

    ” 後來聽到這段話本來是要起身鼓掌大笑的,但是長輩當前也隻有強忍住了。

    回道:“老師方才傳法時,晚輩瞧見觀自在菩薩在你的背後放大光明,所以就放心率性了……。

    ” 其實,那時我看到的不隻于此,隻是李老師一向不炫耀自己的成就,所以在這裡我也不敢寫出來。

     在送完所有的貴客隻剩下老師的弟子後,李老師招呼我坐到前面含笑詢問來意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