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差!”
赤火天君冷冷道:“讓火藥一炸,風水已不重要啦。
因為,你們連作墳的骨都沒有。
”
潛龍歎道:“你真是沒慧根。
大師的禅機都不懂。
”
赤火天君冷笑道:“什麼狗屁禅機?”
“狗屁禅機的意思……,”趙任遠接道:“就是說,你們将要死在這裡埋在此。
風水不好正對上你們胃口!”
老鬼冷笑道:“少做口舌之争。
你可知老夫為什麼跟你們談了這麼多話?”
潛龍聳肩道:“人之将死,總是想多開開口嗎。
”
老鬼狂笑道:“不知死活的東西。
老夫組織裡的情報網已經跟蹤了你們好幾天啦。
嘿、嘿,現在,你們的腳下已經被黃土天君埋下了火藥,老夫就是争取這些時間。
現在,你們明白,可以明白的去了。
”
老鬼身後,赤火天君取出了兩顆墨黑的霹靂彈,冷笑着,道:“諸位英雄豪傑,到地獄去報到。
哈……。
”
赤火天君後退,老鬼擊出一股強大絕倫的掌風,阻止了三人前進的身勢。
随即,借力後退。
赤火天君奮力一擲,半空中,催動真氣和着老鬼的掌力,便要引爆兩顆霹靂彈,進而連鎖激起地下所埋藏的火藥!
大悲和尚、潛龍、趙任遠三人,隻能阻住老鬼和赤火天君引爆的真氣,卻已無力阻止奔住地上的霹靂彈。
眼看,那兩顆霹靂彈便要轟然碰地。
蓦地,一隻手由地下破土而出,輕柔柔扶住了兩顆黑幽幽的霹靂彈。
左,是左手!
俞傲已然破土而出,順勢,将手上霹靂彈擲回。
霹靂彈在半空中破嘯而至,老鬼大驚,往後一躍,堪堪躲過。
沒料,赤火天君沒躲得及,兩顆霹靂彈一招呼,更是引爆全身火藥,當場炸開來。
那老鬼堪堪落回地面,受到赤火天君身上火藥波及,單存的一隻手竟又被炸斷。
老鬼一聲慘叫,滿身是血的往山下狂奔而去。
半途,黃土天君冒出,背了老鬼放足而逃。
大悲和尚搖頭道:“善哉、善哉,真是玩火自焚。
”
潛龍拍拍俞傲道:“喂,俞傲,别來無恙?”
俞傲淡淡一笑,道:“好得很。
”
趙任遠微笑道:“客從遠方來,有什麼招待的?”
俞傲放聲笑了起來,道:“多啦。
别的沒有,吃的最多,保證你沒過的。
“大悲和尚懷疑道:“真的?你什麼時候學會燒菜啦?”
俞傲微微一笑,道:“炭烤老鼠,清炖蜥蜴,加上點蜈蚣,蜘蛛、毒蛇大燴炒。
你們覺得怎樣?”
無心堂,建座圓頂式的“房屋”。
裡面,擺滿了許多方位、角度各自設計過的鏡子和佛像。
鏡,是用銅打光磨亮的;佛像,也是用青銅鑄造,亮得足以反射出七彩的光暈,無心堂已然是通往山谷的洞口,光線由那端進入,七折八轉中更是琉璃出不同的神韻風彩來。
蘇小魂進入堂中大廳,眼見四壁上嵌置佛像于銅鏡之間,四個角落上青爐香火,更是氤氲有如西方檀城,其中谧靜沉寂,真有“無心”兩字的奧妙。
蘇小魂到了廳中央,長吸一口氣,含笑揚聲:“蘇小魂到此拜谒各位锺家前輩。
”
回音,在四臂繞回,久久之後,低低誦經木魚之聲,逐漸由前後左右而來。
慢慢,彙集成一股強大氣勢,直扣人心。
蘇小魂一愕而笑,竟也坐在廳中蒲團之上,雙腿盤起,雙手放于腹前成“大自在印”;緊接着,随着四面八方湧來的誦經之聲也高聲念了起來。
湧來的誦聲,抑揚頓挫,隐隐含有洗滌塵念之妙。
蘇小魂隻覺體内真氣,竟如鐘撞,嗡然響個不停;而氣機流竄,更是驚人難以遏止。
蘇小魂暗自以大勢至無相般若波羅密神功護住丹田重心,口上随着誦經吐納不已。
忽的,四壁的爐香煙,各自由四方缭繞了過來,恰如繩索便要絲住蘇小魂太陽、百會兩穴。
蘇小魂一驚,天蠶絲方出,立即遭那誦經之聲擊入丹田。
蘇小魂悶哼一聲,冷汗浃背,硬是把丹田氣機穩住,隻是,那四道煙又往前推進而來。
蘇小魂暗暗緩緩,将天蠶絲形成四個圈,各自護住四面,将煙抗在圈外,不得再向前進。
遭此,一方面要抵制誦經傳來的氣機;另方面,又得在内勁上相較量前後左右的煙。
半柱香的時間,在天蠶絲圈外的煙已然越來越濃,濃成頑石直擊天蠶絲的設壁。
蘇小魂正盡全力抵擋之中,冷不防,誦經之聲竟念的是當時不空大師在嵩山少林寺外啟戒自己的楞伽經!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一切都無生,亦無因緣滅,于彼生滅中,而起因緣想。
非遮滅複生,相續因緣起,唯為斷凡愚,癡惑妄想緣。
……。
”
蘇小魂鬥然一悟,放聲大笑,将全身内勁盡去,氣機亦皆放下。
瞬時,靈清心靜,自讓誦聲煙罩了個滿身。
同一時候,蘇小魂笑聲一絕,人已轟然倒在地上。
一切恢複了沉靜,半晌,十數道人影走了出來。
一名老者道:“這蘇小魂内力之深厚,武學意境之深遠,的确可說是百年來進入無心堂的外人所僅見!”
另一名老者點頭道:“的确!以我們十四人聯手之力,加上四位兄弟的煙相擊,竟尚能撐得住半柱香時間,也是極難得的了。
”
此時,一名黃衣老者道:“照此說來,他是否算通過無心堂這關?以十八位兄弟之力合禦考驗,隻怕尚無前例。
”
原先說話的老者皺眉,沉思道:“照說,以往隻有四位兄弟來考核,隻要表現得不差,再通過兵器交手即可進入山谷之中。
但是眼前這位蘇小魂,似乎無法起身應戰。
”
黃衣老者歎道:“隻怪我們強要以十八人之力合試,而規矩又不可破,便是平白損失了這位人才。
可惜。
”
喟歎,由衆人口中傳出,紛紛自責孟浪。
原先老者歎道:“七弟,别自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