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章 日 记

首頁
    妹中挑選一名女子涉人江湖,待十年期滿,始返回報告所見所聞,若有中途不測,連收之人也無。

     五年之前,西湖一遊便是心讦。

    郎君名望儀表,并非她心中斤重;而是他人格見識,實叫人心折不已。

    她本是極具理智之人。

    隻是一則陷情已深,二則郎君專情所緻,令她覺得蠶絲主人之事,避開便是。

    誰知,五載相讓,至今日還得刀劍相看。

    此事既是為了情字,本也無悔。

    而剛剛郎君出刀,先是化了自己生死;後又渡開對方黃泉之路。

    郎君人格,自己心裡早有所知,并不怪罪于他。

    隻是,今日之事,又該當如何能了? 她看看手上雙劍,既想又思。

     五載以來,郎君竟由佛學義理中體會武學之妙,竟幾已達心意合一,随手而出,轟然有宇宙大化之氣。

    而她,複由莊子論述,多少明白大道真心。

    兩人常相印證,其中樂趣,心靈一點,更較武學進境為喜。

    可驚的是,眼前這位因情生恨的女人,竟也能達莊子意境!其中微妙,是否愛恨回源?當精氣所專,所得源流皆溯回歸! 她轉目看看身旁郎君,隻見他雙眉之間微皺,真是為今日之事難為乎?她心有不忍,不忍見心許心愛之人受此折磨,便此一刻,幾乎要絕塵而去。

    及見郎君回眸相凝,無盡關愛,隻覺一股暖流直沖眼眶,便此不能移動分毫。

    ×××眼前這雙男女。

    他,曾是自己朝思暮想之人;可惱是,竟無情至此。

    五年相尋,踏遍多少山水;至今,往事卻如隔世,一切用心俱成灰飛! 想當年,得知蟬翼主人是他,一顆芳心早已躍騰不已。

    及至見面,更是感謝上蒼作此安排。

    那夜,他受賊人暗傷,複遭衆惡圍攻;而她,由千裡之外來相會,正好碰上。

    不但殺退賊人,更醫好他受的暗毒!小屋一月相處,她指天而誓,今後我喬韶伊必循天理行事,以報天德賜我情緣如此。

     誰知,恁是自己百般柔情,而他卻隻是相敬如賓。

    當時想來,或許男兒志在四方,不便以情相鎖。

    縱是怕千種風情無人可語,也隻得憑欄見他身影乘風而去。

    是日以後,她夜夜禱祝上天,祈他江湖之路平安。

    每隔數月,她也必離開小屋,入江湖尋查他的行迹。

    耳中所聽,在在是不斷贊美之辭。

    如是,更叫她心懷飛躍! 直至五年前,西湖畔竟傳出他和另一女子之事!初聞,尚以為同名之人;久之,江湖之言愈盛,待趕往相會,而一切皆已晚矣。

     她傷心回到小屋,目睹他曾留下景懷,愈是不能自制。

    如此三日光陰,竟恍恍忽如三年。

    第四日晨起,正逢天落大雨,電閃勢若裂地。

    她狂笑,并誓與上天相抗;于是卷起手上蠶絲,将滿腔恨意化成飛馳步伐,往山下竄飛。

     迢迢五年,一日如三秋;今夜,将該是了斷之時。

     他還想說些什麼,可是見到蠶絲主人那雙其心已死的目光,也隻有口不語。

    突然間,他又感受到淩厲的殺氣破空而起,這回,蠶絲竟是中途一折,分向兩個方向而來。

    向他的,是無盡的錢塘湖漲,隻為是阻止他的前進。

    那麼,殺機所指的,便是雙劍的主人! “彼是莫得其偶,謂之道樞。

    樞始得其環中,以應無窮。

    是亦一無窮,非亦一無窮也。

     故曰莫若以明。

    ” 锺珏隻覺得臨空而來的蠶絲,盡是無限狂濤拍面。

    波波浪狂,皆有無銀恨意,非将她吞波不可!她心有靈犀,知道郎君這回無法出刀,此事既是必須了了,便是此時吧!她長歎,揮劍而出,願此巫山雲海能記得這段故事。

     “體盡無窮,而遊無朕;盡其所受乎天,而無見得,亦虛而已,至人之用心若鏡,不将不迎,應而不藏,故能勝物而不傷。

    ” 劍絲相遇!絲層層缭繞直欲隐劍鋒刀利;而劍急飛如風火千裡,猛落往絲端。

    兩人相持,戛然而止于月升巫山之時。

    他左手緊握刀鞘,不忍出刀。

    右手已因自制而青筋暴突。

    此時,若砍向蠶絲,則雙劍必入蠶絲主人體内;若是架開雙劍鋒勢,則蠶絲上一線氣機亦必穿破雙劍主人! 他為難的左看看、右看看;兀自猶豫着。

    一柱香光景,兩女頭上已微見白煙升,正已際生死關頭。

    左看锺珏,見的是她滿目蜜意,立夜月下随風弄襟,真似嫦娥凡臨。

    右看喬韶伊,見的是她一愛悲憾,沉雲海中随霧起伏,有若洛神淩波。

    一個是美若人間天外來,一個是怨似娑婆黃泉歸。

    隻是後者,其怨恨悲傷,竟另有一種駭人凄美。

    他還想着不知如何是好,兩女身子已顫抖起來;他大驚,若不出刀,則恐怕兩女将雙隻殒沒。

    此時,已無暇可兼! 他閉眼,揮刀而出! 刀落。

    落往欲斬情絲處! “爾時釋迦牟尼佛,告文殊師利,此久滅度多寶如來,當為汝等而觀其相。

    時多寶佛告彼菩薩,善男子,來。

    文殊師利法王子,欲見汝身。

    于時妙音菩薩,于彼國沒,與八萬四千菩薩,俱共發來。

    所經諸國,六種震動,皆悉雨于七寶蓮華;百千天樂,不鼓自鳴。

    ”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