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方言的特點。
一聽到那位老太太說的是這種話,我和白素,立刻就想到了她是什麼人。
這一點,也得要從頭說起,才會明白。
該從哪兒說起呢?還是從白素的父親說起的好。
白素的父親白老大,是中國幫會中的奇人。
幫會,是中國社會的一種奇特産物。
一般而言,幫會是一種相同職業的人組成的一種組織,這種組織,形成了一種勢力,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對于從事這種職業的人,有一定的保障,而從事這種職業的人,也必須對所屬的幫會,盡一定的義務。
當然,也有的幫會,性質完全不同,那不在讨論之列,也和這個故事,全然沒有關系。
在職業而論,愈是獨特的職業,愈是容易結成幫會,像走私鹽的,結成鹽幫;碼頭挑釁,結成挑釁的幫會。
在安徽省蕭縣附近的山區,林木叢生,天然資源十分豐富,而且山中所生長的一種麻栗木,木質緊密、結實,樹幹又不是太粗,不能作為木材之用,所以是燒炭的好材料。
麻栗木燒成的木炭,質輕,耐燃,火焰呈青白色,是上佳品質的木炭。
所以,蕭縣附近,尤其是北部山區一帶,炭窖極多,很多人以燒炭為生,靠木炭過活,其中包括了直接掌握燒炭的炭窖工人、森林的砍伐工人、木炭的運輸工人等等。
這一大批靠木炭為生的人,自然而然組成了一個幫會,那就是在皖北極其著名的炭幫。
炭幫中,有很多傳奇性的故事。
我會在這裡,在不損害故事整體的原則下,盡量介紹出來。
炭幫究員有多少幫衆,沒有完整的統計,粗略估計,幫衆至少有三萬以上,炭幫根據燒炭過程中不同的工序,可分為許多“堂”。
例如專在樹林中從事砍伐工作的,就是“砍木堂”,等等。
炭幫一共有多少堂,我也不十分清楚,堂又管轄着許多再低一級的組織,而在整個炭幫之中,位置最高的,自然就是幫主。
不過炭幫對他們的幫主,另外有一個相當特别的名稱,不叫幫主,而稱之為“四叔”。
這是一個十分奇怪的稱呼,全中國大小幾百個幫會之中,沒有一個幫會用這樣奇怪的稱呼來叫他們的幫主。
為什麼叫幫主作“四叔”,而不是“二叔”、“三叔”,我對這一點,曾感到很大的興趣,曾經問過白老大,但是白老大也說不上來。
而當我一而再,再而三地向白老大問及這一點時,白老人很不耐煩:“叫四叔,就叫四叔,有什麼道理可講的?你為什麼叫衛斯理?”
我道:“總有原因的吧,為什麼一定是“四”,四字對炭幫,有什麼特别的意義?”
白老大揮着手:“我不知道,你去問四嬸好了,四嬸就在本地。
”
我真想去問四嬸,四嬸,當然就是四叔的妻子,也就是炭幫的幫主夫人。
可是當時,我卻因為另外有事,将這件事擱下了,沒有去見四嬸。
後來,我倒有一個機會見到了四嬸,那是我和白素的婚宴上。
白老大交遊廣闊,雖然我和白素竭力反對鋪張,但還是賀客盈千,白老大在向我介紹之際,曾對一個六十歲左右,看來極其雍容而有氣派的婦人,對我道:“四嬸。
”
我跟着叫了一聲。
白老大忽然笑了起來,拍着我的肩:“這孩子,他想知道你為什麼叫四嬸,哈哈!”
當時,那婦人……四嬸并沒有笑,神情還相當嚴肅。
我雖然想問她,究竟為什麼是“四”而不是“三”,但是在那樣的場合之下,當然不适宜問這種問題。
她給我的印象是,她有十分肅穆的外貌,看來相當有威嚴,打扮也很得體,不像是草莽中人,倒像是世家大族,那天,四嬸的唯一飾物,也就是一串珍珠項鍊,珠子相當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