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鄉俗諺語“廁所裡摔跤—離死(屎)不遠。
”好在聽到後院依梅與小孩的喜鬧聲。
“依梅,快來一下!”小孩說:“依梅,你爸在廁所喊你!”依梅來到,卻忌諱進男廁,便叫小孩一同進去幫助拉爸爸,好不容易拽起,聞得渾身臭味一溜煙跑掉。
正好無人,古華便回屋自個艱難地脫去衣褲,又去後院水池邊一手撐着池沿一手揉洗。
啊,該受的辱都受了,該報應的還有嗎?自謝本一開了個好頭,一屆屆校長如熊貓般将古華保護起來,工資照拿,便是社會對他的善待。
一茬茬的老師安排好了後事買了房子。
古華還無所适從。
這個世界的福果,他修積得太少太少,似乎本不該來這個世界。
偶爾會突然覺得著作于世又算什麼,無謂之舉,修行當為主要。
自已理通天外,卻未能付諸實際。
要是早年走了出家為僧那條路,斷不會出現如今這磨難,萬事從心起,果也,命也,後悔也來不及了。
人生當事者迷,唯有見微知著,放眼長遠,果敢決擇方能作命運的主人。
如今的古華腰己承受不起一個熱水瓶的重量,他需靠一手扶着椅沿,一手寫字,坐卧不甯地寫作。
堅強的古華反倒在這種現狀下完成了作品。
他笑道,人的潛力真它媽大!不過,他覺得比《鋼鐵是怎樣練成的》作者保爾處境好多了,至少眼睛還未瞎。
久處紅塵世俗氛圍,久未聽聞佛教音樂、經曲了!書桌邊,古華打開電腦裡收藏的唱經歌聲,那與世俗韻味大相徑庭的唱經歌韻、觀音菩薩聖号,深沉、幽怨、悲情,象久别親人的流浪兒,他一下子就哭了,哭得那麼情不自禁。
苦難的世界喲,孤苦的身心,唯有佛光才是我的希望與憧景!
依梅回來了,心神不甯的樣兒。
古華趕緊整理哭相,恢複常态。
依梅不愛聽佛教歌曲,隻喜歡聽流行小仔的歌,且聲音放得大大地才夠刺激,人生修養、閱曆、心境的差别,而古華卻覺得俗不可耐,更不習慣狂燥吵鬧。
古華埋怨道:“由聽歌曲的差異就知你前世無一點慧根。
“依梅在這方面從不頂嘴,因為措詞素養欠缺。
“依梅”,古華說,“看得出你閑得無聊,去看看學生辦的長廊闆報吧!”那是感恩父母專題。
生身父母小,養身父母大,幾多老師亦給依梅講過電視裡八九歲女孩服侍重病爸爸、還要帶小弟弟的故亊。
依梅撇嘴說:“看那沒意思!”
順着依梅的這句話,古華看到了她的心态:與同齡哥們遊玩才有意思。
舍人為己。
好可怕的小心靈啊,古華一時竟說不出話來。
一對例外的組合,兩個中國人口“超人”,天上與地下碰撞,驚動的,是生命底蘊。
人的幼年、童年應該是純真可愛的代名詞,她乖巧、質樸、聽話、依戀……依梅呀依梅,你格外的天性與堕落時代的影響一拍即和,造就出了個極端的幼小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