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65 遇合

首頁
    一般而言,人走茶涼。

    但古華不,那個原東方老年公寓護理張梅攜丈夫第三次來松鶴養老山莊看望古華了,每次都帶禮品,還有她母親帶的家常食品。

    張梅顧念古華不便,每次來後都要替古華出差去八裡外的鋪鎮買藥。

    不過,古華的回報是遠超她的付出的,除正常的招待外,第一次給其兒子打發200塊錢,令張梅用他的醫保卡錢給她自己買需要的藥。

    古華甯願别人欠他的,不願他欠别人的。

    人在經濟往來間,還含有人情吧。

     他靠不上女兒,靠不上親戚家門,卻靠即行即得的親和力,那并非故意交際的善果,而是情操的自然體現。

    隻是,他的行走能力愈來愈差了,不見好轉。

    這究竟是什麼報應啊,可惜,古華還不具備宿命通。

    佛對什麼因結什麼果報必有開示,但原始的經文經千百年傳承,多已失真,乃後世僧人所述。

    今生矮小是什麼前因所緻?今生變狗是什麼前因所緻?今生多病是什麼前因所緻?前生為人悭貪今生是何報應?前生好殺生今生是何報應?前生好妒賢嫉能今生是何報應……&hellip 佛傳有有忏悔文,發自真心的忏悔,可消罪業。

     往生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今對佛前求忏悔。

     點開電腦上佛教人那忏悔頌唱,那打動心靈深處的歌韻,古華聽哭了。

    那是深深忏悔的共鳴。

     但若從此克服改過,忏悔自有效應。

    但若時爾把持不住再犯,忏悔豈不白費了?人,多是這樣的啊! 不少論文獲獎大紅本證書、大學畢業證等資料,退休後古華認為派不上用處了。

    不期百度文庫收費文需要能耐的證明,還派得上用處。

    但古華翻遍了宿舍,就是沒找出來。

    雖說覺得證書無用處了,但也不至于會丢垃圾坑吧!怎麼就找不到也無記憶了呢?三次搬家,丢三挪四,東西越搬越少。

    模糊記得過松鶴山莊前匆忙未收拾,是張梅清理找出,打電話,古華說放你家吧,以後有機會去你家取。

    但這次張梅來,不承認有這事。

    這就怪了! 今冬很冷,這平川也結上了冰,一連兩次下雪,竟然有積雪打掃成堆。

    幾十年氣候變暖,這氣候有點象古華兒時所見了。

    他覺得這回歸現象是反常,并不意味着地球惡化氣候的好轉。

     戴上耳罩、帽子,古華下午出後門閑遛,見那兩小丫頭正與小夥伴在樓房邊廣場玩耍。

    丫頭一個五歲一個七歲,個頭卻般般高,小的長得乖些,古華的和氣,日久便纏着古華要抱她坐車車、買食品。

    古華也就将就她倆,出手大方,要什麼買什麼。

    雖然知道這會慣養下習慣,但相信終有止境的。

     第一次,他抱上小丫頭開電動輪椅車,小丫頭感到特舒服,不時地搖動,古華那東西竟然不知不覺地雄起來了。

    這使古華更加感到,自己的性退化并非一蹶不振,而是沒遇上能激發他的那種女性。

     當然,古華不會對一個丫丫起歪心,他是何等人!一生中,他的善良、理性大于邪念、感性。

     這不,第二次、三次抱小丫丫坐車,古華便失去了那感覺了。

     今天,小丫丫見古華到,又嬌氣地要他抱着坐車,小夥伴們說:“你要跑,不跟你好了!”小丫丫便下了車。

    其實古華巴不得少了麻煩。

     古華偶然發現有個銀河悅讀網站,屬正宗文學網站,作者以退休幹部、知識份子、軍人為主體,雖說網站偏僻,流量可憐,畢竟有品位,便決定注冊上文。

     他先上一近5萬字的短篇言情文,該文描寫的是一個矮個子且長相無吸引力的農村小青年,看出外出打工與鄉土的抛荒不是老百姓的根本出路,帶領村民複興集體化,走共同富裕之路,憑為人民服務的高尚品德與本事赢得了愛情。

    揭示愛情建立在高尚理想上的意義。

    網站一女審稿人推敲也不是青年人了,她評論說:“”讀完第一章内容,目前為止,還沒有能夠看出特色。

    估計是按步就班吧。

    晚安!” 一葉知秋,古華從她這第一個評論就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